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那七国地广兵强,大略相等。余国如越,虽则称王,日就衰弱。至于宋、鲁、卫、郑,益不足道矣。自齐威王称霸,楚、魏、韩、赵、燕五国,皆为齐下,会聚之间,推为盟主。惟秦僻在西戎,中国摈弃,不与通好。……及献公薨,子孝公代立,以不得列于中国为耻。
——《东周列国志》
材料二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治国能抟(tuán,集聚)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
(2)概括材料二商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
材料一:冬十月丁未,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而抑民豪夺之意也。
——《宋会要辑稿·食货》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魏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战造成损失一览表
死亡人数 | 受伤人数 | 经济损失 |
1000万人 | 2000万人 | 3400多亿美元 |
材料三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够具有“世界规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给欧洲造成的影响。
2.单选题- (共32题)
A.损害了秦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
B.遭到秦国贵族的激烈反对 |
C.刑罚过于严酷,人们深受其害 |
D.使各个阶层受到很大冲击 |
A.功利思想盛行 |
B.亲情淡漠 |
C.公民意识浓厚 |
D.军纪严明 |
A.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 |
B.认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治财无道 |
C.提出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 |
D.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 |
A.推行县制 |
B.法令严酷 |
C.奖励军功 |
D.“燔诗书而明法令” |
A.青苗法 |
B.募役法 |
C.保甲法 |
D.市易法 |
A.招民为役以赈饥民 |
B.不恤荒政伤耗民力 |
C.鼓励消费刺激生产 |
D.宴游兴造靡费财政 |
A.农村的自耕农队伍稳定 |
B.城市市民队伍的人数壮大 |
C.商品货币关系比较发达 |
D.放弃以前的重农抑商政策 |
A.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B.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 |
C.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创造了条件 |
D.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到了促进作用 |
A.改革的坚强决心 |
B.实行汉化政策 |
C.入主中原的愿望 |
D.废除宗法制的决心 |
A.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 |
B.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 |
C.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 |
D.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 |
A.等级观念逐渐消亡 |
B.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
C.践行儒家用人之道 |
D.军功爵制遭到破坏 |
A.秦商鞅变法 | B.汉文景之治 |
C.王安石变法 | D.孝文帝改革 |
A.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 B.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不断提高 |
C.秦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快 | D.秦国的旧制度被根本废除 |
A.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
B.否定科举制度 |
C.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
D.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
A.迁都洛阳 | B.整顿吏治 | C.推行均田制 | D.革除旧俗 |
A.善于借鉴别国的法规 | B.内容繁杂不利于使用 |
C.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 | D.以经济为其立法核心 |
A.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 B.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收人变少 |
C.王安石实行变法的重要背景 | D.王安石变法措施不当的结果 |
A.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 |
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 |
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 |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
A.规范赋税制度 |
B.推行汉化政策 |
C.加强集权 |
D.整顿吏治 |
A.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 |
B.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
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
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A.如何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
B.藏富于国还是于民的问题 |
C.财富是否均调分配的问题 |
D.是否苛法重税于民的问题 |
A.从个人品行的视角评价,有些片面 |
B.以主观情感评价,忽视对实效考察 |
C.从生平实绩评价,基本上符合史实 |
D.立足于道德评价,有明显的主观性 |
A.都注重破格使用人才 | B.都重视农业生产 |
C.都改变了旧的土地制度 | D.都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
A.中日甲午战争 |
B.克里米亚战争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A.帮助欧洲大陆弱小国家对抗英国霸权 |
B.维护欧洲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
C.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
D.同英国争夺霸主宝座 |
A.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 |
B.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 |
C.核武器使美苏对抗升级 |
D.英国应大力发展核武器 |
A.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日趋紧张 |
B.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 |
C.行纳粹举手礼违背德国宪法 |
D.纳粹标志代表蔑视人权与压迫 |
A.意识形态的不同 | B.经济水平的差距 |
C.军事力量的失衡 | D.国家利益的冲突 |
A.日本获得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
B.日本将山东主权归还给了中国 |
C.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 |
D.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 |
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
D.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 |
A.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 |
B.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 |
C.使德国法西斯得到了“向西进军”的鼓励 |
D.使德军摆脱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 |
A.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必然性 |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很大责任 |
C.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 |
3.选择题- (共4题)
在公民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问政、网络反腐”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其中。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2013年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第一时间权威发布重大部署、重要通报及查办的重大案件等。网站在首页显著位置设置12388网络举报版块。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会选择网络曝光。回看过往,从一波三折的虎照丑闻到 系列不良社会现象被曝光,网络一次又一次展示出巨大的正能量。
材料二:网络监督和反腐具有大众化和匿名性特点。人们在揭露腐败现象的同时,有时带 有情绪化倾向和从众心理,可能诱发发泄私愤、侮辱诽谤、报复陷害、侵害隐私、泄露国家秘密等违德、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发生。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麦 克风”,但这绝不等于“人人都可以乱放风”,规范网络反腐需要坚守法律底线。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在一次抽样调查中收集了一些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组,绘制了频数分布表,由于操作失误,绘制时不慎把第三小组的频数弄丢了,现在只知道最后一组(89.5~99.5)出现的百分比为15%,由此可知丢失的第三小组的频数是{#blank#}1{#/blank#}。
分组 | 49.5~59.5 | 59.5~69.5 | 69.5~79.5 | 79.5~89.5 | 89.5~99.5 |
频数 | 9 | 15 | ? | 16 | 12 |
在一次抽样调查中收集了一些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组,绘制了频数分布表,由于操作失误,绘制时不慎把第三小组的频数弄丢了,现在只知道最后一组(89.5~99.5)出现的百分比为15%,由此可知丢失的第三小组的频数是{#blank#}1{#/blank#}。
分组 | 49.5~59.5 | 59.5~69.5 | 69.5~79.5 | 79.5~89.5 | 89.5~99.5 |
频数 | 9 | 15 | ? | 16 | 12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2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