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3题)
1.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
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
C.三国统治者均重视农业发展 |
D.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
2.
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所示。这些政策
时期 | 经济政策 |
汉文帝 | 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 |
“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 |
汉景帝 | 复收田租(“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 |
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 |
B.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
C.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
D.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 |
3.
王国维《西域井渠考》:“西域本无此法,及汉通西域,以塞外乏水,且沙土善崩,故以井渠法施之塞下。”材料所说的井渠是
A.战国时期郑国主持开凿而成 |
B.汉代关中农民所创造 |
C.流行于云南一带的灌溉工具 |
D.东汉南阳太守杜诗所发明 |
5.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
B.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
7.
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的搭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 |
B.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
C.华佗--写成《伤寒杂病论》并发明麻沸散 |
D.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
8.
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中对出身所做的调查:
这说明
时间 | 总人数, | 出身微贱的人 | 所占比例 |
春秋时期 | 516 | 134 | 26% |
战国时期 | 713 | 392 | 55% |
这说明
A.世卿世禄制度彻底消失 |
B.平民成为官员主要来源 |
C.平民政治代替贵族政治 |
D.社会阶层流动日趋频繁 |
9.
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
A.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
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
C.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D.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10.
商鞅变法图强后,出现了大量客卿效命于秦国的局面,秦人在君位继承问题上向来多是“择勇猛者立之”。这说明当时秦国
A.保留了浓厚的部落制度残余 |
B.宗法制基本得到破坏 |
C.地处偏僻未受中原文化影响 |
D.血缘亲疏观念淡薄 |
12.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C.独断性和随意性 |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