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B卷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3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5

1.简答题(共1题)

1.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1)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2)对上述社会问题北宋进行了哪两次改革?

3.单选题(共27题)

4.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5.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6.
见下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
拓跋
拔跋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长孙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7.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8.
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何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免役法、将兵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9.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
10.
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A.背诵诗赋词章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D.依靠“恩荫”
11.
明治维新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最有力的措施是
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B.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
C.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D.修建铁路,开办工厂,发展外贸
12.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废除秦国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C.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D.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3.
史学界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这次改革(   )
A.顺应了政治民主化的潮流B.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
C.彻底改变了俄国政治体制D.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14.
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疏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
B.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
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
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
15.
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16.
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17.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十二月党人”与“知识分子”群体都
A.反对沙皇专制统治,主张废除农奴制
B.都发生过武装起义
C.筹划革命组织,进行革命活动
D.创办报刊,宣传革命思想
18.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A.辽、西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荒废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匿田产逃税
19.
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中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是
A.推行“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B.实行“尽地力”政策
C.制定《法经》D.创建“武卒”
20.
(题文)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倒幕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D.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21.
面对俄国农奴制改革,进步思想家赫尔岑宣布:“人民受骗了!”他主要抨击了
A.“解放”法令
B.司法改革
C.地方自治改革
D.欧化改革
22.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产生过消极影响的是
①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②重农抑商
③实行什伍连坐
④焚烧诗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3.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商鞅变法 (  )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
24.
通过王安石变法我们可以总结和吸收的一个重要教训是
A.赏罚分明
B.戒急戒躁
C.从善如流
D.用人得当
25.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
26.
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奖耕织,抑商末
27.
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设计迁都,孝文帝迁都最大的阻力来自
A.鲜卑贵族
B.鲜卑平民
C.汉族地主
D.中原农民
28.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打击奴隶主贵族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C.取得争霸战争中的优势D.维护封建地主经济
29.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30.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就出现了新的因素。“新的因素”是指
A.农业耕地增加
B.手工业得到发展
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选择题(共8题)

31.求值:2cos60°+2sin30°+4tan45°.
32.

如图图1和图2分别为花生和桃的果实图,以下关于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33.下表是小张2017年9月的收支账单。从账单中可以看出,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时间

项目

金额(元)

9月1日

工资月收入

5 000

9月10日

交房租

2 500

9月15日

从银行取出利息

500

9月26日

购买稻香村礼品月饼一盒

100

①世界货币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34.对于实数a,b,c,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35.

如图,磁体旁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如图所示(小磁针黑端为N极),请画出图中任一条磁感线的方向,并标出磁体的S、N极)

36.

如图,磁体旁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如图所示(小磁针黑端为N极),请画出图中任一条磁感线的方向,并标出磁体的S、N极)

37.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38.—My computer doesn't work well.—Oh,you can {#blank#}1{#/blank#} (start)it.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