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2题)
1.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
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
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
3.
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 |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4.
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
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
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 |
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
5.
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这次变法使秦国
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 |
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
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 |
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 |
6.
“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这一王朝是
A.东汉 |
B.北魏 |
C.隋朝 |
D.唐朝 |
7.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 |
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
C.内迁民族全部被汉族同化 |
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
8.
“诸侯们能够把从前分给贵族们的封地转变为由他们自己的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的行政单位。”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设立及推广县制 |
B.废除世卿世禄制 |
C.实行军功爵制度 |
D.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
9.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
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 |
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
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
12.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评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
B.民间的传说 |
C.史家的研究论文 |
D.秦简的记载 |
2.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