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德法并举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律,注重法以“刑”为核心的同时,“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成一道德团体”,制度和礼皆是道德之器械。这种纳法律于道德的传统,流衍于后世。
——梁治平《中华文明读本•法律体系篇》
《十二表法》将作为家庭首领的家父享有独特的巨大权力具体化并且细分化。其对家父唯一的明确限制是有一条“若家父出卖家子三次,家子即脱离家父”的规则。家父对隶属于他的后裔的财产和生命拥有绝对支配权。当家父欲行使对其后裔处以死刑的权力时,必须召集理事会进行听审,家父的行为要受到这个理事会裁决的约束。处在绝对家父权之下的家子,能够和家父一样自由地投票和担任执法官,公法与私法并不相矛盾。
——(英)H.F乔洛维茨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研究历史导论》
(1)概括“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律”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不同。
政治意义上的“宪法”一词在英美两国含义迥然不同。于美国意味着某个特定时刻颁布的作为国家最高法律的成文法律文件,而对于英国人而言意味着其实际的社会政治秩序——经由数个世纪渐积而成的——从前代继承下来的且规范当下政府操作行为的法律、***部及中共二大提出“制定保护工人、农人和妇孺的法律”,实行8小时工作制,工厂设立医院及其他卫生设备。
1929
《工厂法》
《工厂检查法》
内政部劳工司掌理劳工团体监督、劳工生活、工矿卫生设备、工人失业及伤害救济、劳动保险、调节劳资纠纷等事务。
1931
《职业介绍所暂行办法》
20世纪30年代的失业问题成为政府不得不应对的严重社会问题,政府加强和加速了职业介绍立法活动。1935年《职业介绍法》出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以改善工人阶级劳动地位、保障工人阶级权利,苏区劳动就业法开始走向统一
20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就业促进法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于2007年颁布,2008年正式实施。
——黄河《中国近代就业促进法制变迁及启示》
(3)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出台。阅读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就业法规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就其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律,注重法以“刑”为核心的同时,“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成一道德团体”,制度和礼皆是道德之器械。这种纳法律于道德的传统,流衍于后世。
——梁治平《中华文明读本•法律体系篇》
《十二表法》将作为家庭首领的家父享有独特的巨大权力具体化并且细分化。其对家父唯一的明确限制是有一条“若家父出卖家子三次,家子即脱离家父”的规则。家父对隶属于他的后裔的财产和生命拥有绝对支配权。当家父欲行使对其后裔处以死刑的权力时,必须召集理事会进行听审,家父的行为要受到这个理事会裁决的约束。处在绝对家父权之下的家子,能够和家父一样自由地投票和担任执法官,公法与私法并不相矛盾。
——(英)H.F乔洛维茨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研究历史导论》
(1)概括“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律”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不同。
政治意义上的“宪法”一词在英美两国含义迥然不同。于美国意味着某个特定时刻颁布的作为国家最高法律的成文法律文件,而对于英国人而言意味着其实际的社会政治秩序——经由数个世纪渐积而成的——从前代继承下来的且规范当下政府操作行为的法律、***部及中共二大提出“制定保护工人、农人和妇孺的法律”,实行8小时工作制,工厂设立医院及其他卫生设备。
《工厂检查法》
——黄河《中国近代就业促进法制变迁及启示》
(3)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出台。阅读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就业法规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就其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2.
“蓟”是北京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地名之一,“武王褒封帝尧之后於蓟,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20世纪50年代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出土了宫殿建筑构件并发现151座春秋、战国至东汉时的陶井,及井底汲水的水罐等生活用品。诗人李益曾有“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烟树远依依”,诗中“秦城”传为秦置蓟县,“蓟门”指的是当时唐幽州藩镇城,亦后来辽金都城之前身。金章宗始定燕京八景,其一名为“蓟门飞雨”,元代相延,明代改为“蓟门烟树”,清代袭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蓟”的变化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蓟”的变化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
含嘉仓,始建于隋大业元年,是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至唐天宝8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含嘉仓反映出当时的军事、漕运、建筑、防潮技艺、粮食管理制度等众多信息,具有重大研究和观瞻价值。
——《洛阳日报2011年11月22日》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含嘉仓及周边大粮仓的作用及其选址原因。
——《洛阳日报2011年11月22日》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含嘉仓及周边大粮仓的作用及其选址原因。

2.单选题- (共9题)
4.
962~1806年的德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却被伏尔泰称之为“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这个阶段的德国
A.首倡了文艺复兴 |
B.发生了宗教改革 |
C.结束了民族分裂 |
D.完成了工业革命 |
5.
某组学生承担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学习主题,提出研讨具体方案。方案中符合该小组学习主题的是
①考验: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②对抗:从两党合作到分裂对峙
③转移:从政府迁徙到北上抗日
④较量:民主联合政府的可行性。
①考验: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②对抗:从两党合作到分裂对峙
③转移:从政府迁徙到北上抗日
④较量:民主联合政府的可行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外交方式,取得的重大成就是通过、签订了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B.《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 |
C.《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
7.
1958年,在莫斯科举办了首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美国钢琴家范•克莱本荣获一等奖,这使美国“从一种50年代以来的不快阴影中得到些许解脱”。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快阴影”的是
A.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
B.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C.欧洲共同体的诞生 |
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
8.
如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材料 | 结论 |
A |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
B | 1550~1800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中国,中国成了全球白银的“吸泵”。 | 以中国为中心的纳贡体系形成 |
C | 拿破仑在1808年创立帝国贵族制度,其中旧贵族出身的占22.5%,资产阶级出身的占58%. | 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集团的支柱 |
D | 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的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中试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时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结果。 | 通讯革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
A. A
B. B
C. C
D. D
9.
西方学者在研究19世纪后期蒸汽船的使用时发现,在欧美国家和非欧美国家都出现了贸易量翻倍的同时,非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下降了15﹣16%;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上升了11﹣17%.以上材料表明
①蒸汽船推动全球城市化进程
②奴隶贸易促使人口急剧集中
③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化加深
④工业水平和城市化率成正比。
①蒸汽船推动全球城市化进程
②奴隶贸易促使人口急剧集中
③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化加深
④工业水平和城市化率成正比。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10.
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全国大约3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和其它一些生产资料的同时


A.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
B.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
C.初步建立了新中国工业基础 |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