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33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5/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改革,就是人类早期用政治手段对市场的矫正。当时雅典的贫富分化严重,大量自由人不得不卖身为奴,乃至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和原有的奴隶加起来在数量上远远超出自由公民。如果不改变这种市场契约所形成的结果,他们很容易颠覆雅典的政治体制,富人也面临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结局。梭伦改革免除了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的债务,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拥有者的“私有财产”。这是对市场的侵犯,也是对市场的保护。
——2010年9月11日《盖茨和巴菲特不是来办“慈善晚宴”的》
材料二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第二项重大措施是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三项重大措施是设立新的国家政权机构,限制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新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四百人会议,由4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第四项重大措施,则是颁布促进工商业的法规。
——人教版《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参考资料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据材料一、二中有关《解负令》的叙述,你认为“一个身为奴隶的人因此而获得了自由”这一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梭伦改革的第二项措施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应怎样计算其财产收入?为什么?
(3)梭伦改革对雅典的发展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为什么?
2.
移风易俗是商鞅改革和孝文帝改革的重要着眼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 ·魏策三》

材料二 从服装和语言的改革说来,鲜卑旧服不合于“华夏衣冠”传统,也不适宜于中原农业社会的生活,鲜卑语言……不适宜于作全社会的交际工具。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古今言者,胥以为商君变秦,为废仁义而即暴戾,若由文而退之野。是岂知商君之为缘饰秦人戎狄之旧俗,而使渐进于华夏之文耶?凡商君之法,多袭秦旧,而非商君之自我作古。

——蒙文通《古史甄微 ·秦之社会》

材料四 此汉化政策其子孙遵行不替,及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其汉化程度更为增高,至宣武、孝明之世,则已达顶点,而逐渐腐化矣。然同时边塞六镇之鲜卑及胡化之汉族,则仍保留其本来之胡化,而不为洛都之所浸染……六镇鲜卑及胡化汉族既保持胡部特性,而不渐染汉化,则为一善战之民族,自不代言。

--陈寅恪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国民风特点和中原看待秦国、北魏旧俗所体现的观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袭秦旧”与“进华夏”并举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北魏移风易俗的两种不同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时移风易俗的认识

2.单选题(共9题)

3.
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这次变法使秦国
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
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
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
4.
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秦国“软件”是指
A.承继了西周疆土B.优越的地理位置
C.有效的管理制度D.首创了郡县制度
5.
孝文帝说:“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这表明孝文帝
A.据守黄河流域
B.执意改变风俗习惯
C.治理中原地区
D.决心迁都洛阳
6.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7.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8.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推行重农抑商
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
9.
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有很大发展,表现在
①水利得到了兴修;   
②劳动工具改进,注意精耕细作
③经济作物种植增多; 
④荒地得到开垦,粮食增多,人口增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
梭伦是古代希腊著名的“七贤”之一,完成改革后,毅然辞官远游。那么他的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地位应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开端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D.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11.
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  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
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  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选择题(共1题)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