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31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官学教育“科举嚣张,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公元1179年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并指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书院讲学形式活泼,主讲人不限于本院讲师,还可别请名师做临时主讲或作专题讲授;听讲者不限于本院生徒,四方学士都可前来。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19世纪哥廷根大学数学教授)克莱因特别提倡“走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他长年的积极努力之下,哥廷根大学的整个自然科学终于脱离了哲学领域,并先后成立了数学、天文、物理、化学、技术和机械学院。……1898年,哥廷根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成功谈判,导致了“哥廷根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学促进协会”的建立。……从而成为当时唯一的一所发生了科学重心从人文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转移的大学。
——李工真著《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
材料三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原本是晚清供官吏进修的机构,1917年蔡元培从欧洲留学归来就职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其摆脱了“官员预科学校”基调,设置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语言文学三大部分,聘用大量学贯中西的教师。北大改革的成功部分由于新教师质量高,部分也由于京师大学堂时代便有的师生讨论学术问题的传统……北大在“五四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明显标志着高等教育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费正清等著《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白鹿洞书院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办学理念的异同。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京大学办学理念发生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亦称密折。明朝及清初制度,官员向皇帝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两种文书都具有公开性经通政使司阅览、登录,内阁票拟,通常在皇帝审阅之前其内容已为外界知晓,致使上奏人不便畅所欲言,下情不能完全上达,而且往来周转,耽误时间。自康熙时起,开始出现奏折这一新的文书形式,上奏人撰写奏折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奏折起初的用途,主要是让一些在外公干的近臣汇报地方情况和官民舆论,皇帝阅后在原折上朱批发回,顺便交代新的任务。
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扩大奏折的使用范围,规定内外大臣对属于机密、紧急的事务均可先以奏折上闻,然后再写题本作为正式报告。奏折撰写人不仅包括高级官员,一部分中下级官员经皇帝批准后也获得了此项权力。按照雍正的要求,他们对政务利弊、吏治勤惰、上下级官员及同僚品行、百姓生计、地方风俗各方面事务,凡有重要问题,不必等到完全核实,即可先在奏折中“风闻”上报。为加强保密性,对奏折的缮写、呈递过程都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如有违犯要受到严厉处分。这样奏折逐渐成为清朝最重要的官文书,题本、奏本则变成例行公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从康熙到雍正时期奏折制度的主要变化。
(2)依据材料,简析奏折制度的作用。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大战后的欧洲安全保障问题,是巴黎和会未能完全解决的另一个问题。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洛迦诺举行会议,讨论欧洲安全保障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各方应个别地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德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第二条:德国和比利时,同样德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双方彼此不得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彼此不得诉诸战争。
——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相互保证条约(1925年10月)
材料二:洛迦诺会议后,欧洲一片欢腾。施特莱斯曼(时任德国总理)说,它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白里安(时任法国外交部长)一回到巴黎就兴高采烈地宣称:“和平终于来了,我国的安全比任何时候都有保障了”。他们二人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洛迦诺公约》签订的原因,并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其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批驳材料二的观点并请客观评价《洛迦诺公约》。

2.单选题(共5题)

4.
第一张《新华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创刊,有《蒋委员长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还有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等四个方面论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对上述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认识较为准确的是
A.报纸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战斗中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B.在抗战相持阶段中报纸凸显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的精神
C.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强调了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决心
D.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日军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5.
下面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下图信息用以反映出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多
B. 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C. 中国原材料的价格低廉
D. 中国海关逐渐被列强控制
6.
1949﹣1965年,安徽省宁国县人口自然变动呈多峰型增长。能够正确反映该县这一时期人口变动的选项是
A.
B.
C.
D.
7.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点”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
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
D.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
8.
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