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协作体2017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6月)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29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1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下是社会学领域著名的青蛙现象:
把一个青桂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挂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某些特质的惯性依赖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请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近现代历史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性强)。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历史—选絛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元狩三年,桑弘羊正式主持时政经济改革,颁布了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和高利货者征收财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货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结果“得民财产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教百项,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汉初以来‘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纷份冶铁煮盐,桑弘羊上台后,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经过整顿,盐铁的产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汉初以来,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结果币制紊乱,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武帝采纳桑弘羊建议,“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为了制止豪商大贾们利用贱买贵卖、囤积居奇来操纵物价,实行了均输和平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财政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财政经济改革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1644年时,英国诗人弥尔顿就提出了“出版自由”的主张,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各种角度深入这个话题,使得英国从政府到民众都有了言论自由的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大众媒体在战争中产生的巨大效用,战争结束后收音机日益成为人们获取各方面信息的主要来源。从1941年到二战结束,英国在其对外广播电台中使用的各国语言高达46种。在战争后期,英国大众传媒通过收音机对新的黎明以及“一个更加美好的荚国”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强调贏得了公民的广泛支持,公民一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英国政府所制定的审查制度也顺理成章地得到潜移默化的强化

——摘编自孟杨《二战时期英德两国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时期英国新闻传播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英国新闻宣传的特点及其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他(张载)提倡“民胞物与”思想:“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张载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并对此作出简要评价。

3.单选题(共9题)

5.
西塞罗说,“自然法为人神共有,人类既然是自然创造的,被赋予了正确的理性,也赋予了正确的法律。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立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自然法中蕴含着理性的精神
B.自然法体现了公正的理念
C.自然法具有普适性和永恒性
D.自然法是法律的指导原则
6.
(题文)1694年,威廉和玛丽从荷兰引进银行制度,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并带头认股。该银行为社会集资和私人剩余资金找到了一个去处,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这说明当时英国
A.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已经形成
B.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证券中心
C.已确立了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
D.光荣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7.
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北三省移民章程。这说明
A.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B.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
C.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
D.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8.
1944年9月,蒋介石发表《告知识青年从军书》,号召知识青年从军,规定:服役年限为两年,公务员保留薪水,大专学生保留学籍,高中学生服役期满后可免试升入大学。这表明
A.中国抗战兵源面临枯竭
B.中日战争仍处于相持阶段
C.国民政府关注兵源素质
D.抗日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
9.
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10.
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载累见不鲜。这
A.进一步固化了小农经济
B.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
C.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
D.说明商品经济的萎缩
11.
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A.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洋货所占比例子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12.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
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13.
五四运动后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适后还有别人提出国学书目,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创国学书目的旋风。这反映了
A.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
B.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
C.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D.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