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材料三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如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3)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任选一种描述理由)
材料一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二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材料三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如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3)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任选一种描述理由)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当时生活在秦国的平民和雅典的公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分析两则材料所体现的制度的共同性作用。
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诸子集成》
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当时生活在秦国的平民和雅典的公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分析两则材料所体现的制度的共同性作用。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8年,明治政府制定了“殖产兴业”的政策。1870年工部省成立,成为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中心。为了贯彻执行“殖产兴业”的方针,扶植资本主义成长,明治政府决定大力创办国营企业,由国家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1880年,政府以廉价“处理”方式,将国营企业转让给大资本家。到19世纪90年代,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六月廿九日谕云:“训农通商,为立国大端,前迭谕各省整顿农务、工务、商务,以冀开辟利源,各处办理如何,现尚未据奏报。著即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其各省府州县,皆立农务学堂。”
七月十三日谕云:“现在讲求商务,业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并谕令上海、汉口试办商务局,拟定办法奏闻,现尚未据奏到。商会即商务之一端,著刘坤一等,归案迅速妥筹具奏。”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清政府在兴办实业的内容方面有何不同?综合以上材料,从策略的角度说明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材料一、1868年,明治政府制定了“殖产兴业”的政策。1870年工部省成立,成为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中心。为了贯彻执行“殖产兴业”的方针,扶植资本主义成长,明治政府决定大力创办国营企业,由国家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1880年,政府以廉价“处理”方式,将国营企业转让给大资本家。到19世纪90年代,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摘编自王铭《殖产兴业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二、(戊戌年)五月十六日上谕云:“农务为富国根本,亟宜振兴。著各督抚督饬各该地方官,劝谕绅民,兼采中西各法,切实兴办,不准空言搪塞。”六月廿九日谕云:“训农通商,为立国大端,前迭谕各省整顿农务、工务、商务,以冀开辟利源,各处办理如何,现尚未据奏报。著即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其各省府州县,皆立农务学堂。”
七月十三日谕云:“现在讲求商务,业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并谕令上海、汉口试办商务局,拟定办法奏闻,现尚未据奏到。商会即商务之一端,著刘坤一等,归案迅速妥筹具奏。”
——摘编自(清)宋玉卿《戊壬录》
(1)据材料一,概述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步骤。(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清政府在兴办实业的内容方面有何不同?综合以上材料,从策略的角度说明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9题)
4.
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A.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发生于公元前3世纪前期 | B.“太宗”作为李世民的年号可以用来纪年 |
C.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 |
5.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逋(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现西周实行嫡长子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 B.确保贵族的血统的纯正 |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 D.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 |
6.
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两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础。下列对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认识理解错误的是
A.秦朝的统一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前提条件 |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的建立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的标志 |
C.皇权至上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突出特征 |
D.秦朝迅速激化的阶级矛盾集中反映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
7.
抗战时期的歌曲《歌八百壮士》,唱到“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词所反映的事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C.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 D.反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 |
8.
如图是重庆曾家镇的退休老人罗天才展示保存50年多年的选民证。这张选民证是罗天才老人1953年18岁时在成都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普选的证件,这张选民证说明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迈出重要一步 |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得以制定并实施 |
C.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确立 | D.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
9.
***在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所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新中国的外交“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当时新中国要走的外交道路必须是
A.“一边倒” | B.“另起炉灶”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
10.
某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换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B.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
C.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
D.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 |
11.
刘亚洲上将指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一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C.促使仁人志士开始进行制度探索 |
D.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 |
13.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14.
“这是一种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和中国本土的乌托邦思想都是相一致的。”能体现上述特点的历史文献是
A.《天朝田亩制度》 | B.《海国图志》 |
C.《孔子改制考》 | D.《国民党一大宣言》 |
16.
在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
A. 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B. 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C. 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重大失误
A. 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B. 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C. 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重大失误
17.
2013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6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18.
立宪派在不同历史阶段名称各不相同:戊戌变法时为维新派,戊戌政变后为保皇派,日俄战争后为立宪派。不论如何变化,不变的是
A.代表封建阶级利益 | B.坚持改良主义路线 |
C.阻碍社会进步发展 | D.维护专制主义政体 |
21.
有关加尔文宗教改革中“选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先定论”的内容之一 |
B.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沉沦的“选民” |
C.“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 |
D.“选民”注定会发财致富 |
22.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
3.选择题- (共2题)
23.炎炎夏季,都市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5℃,这就是热岛效应,如图所示,人们在小区里修建人工湖、喷水池,主要利用水的{#blank#}1{#/blank#}比较大的原因来调节气温,若喷水池内有5t水,水温升高2℃吸收的热量是{#blank#}2{#/blank#}J(c水=4.2×103J/(k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