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福建厦门市杏南中学高二3月段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29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注: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疫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流通,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4分)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4分)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4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佩里叩关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四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材料五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六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七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⑴材料一、二反映的两个重大事件对中日两国有何相似的影响?(4分)
⑵运用日本19世纪下半叶改革的相关史实,说明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8分)
⑶主编姬乐尔通过“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表达了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的观点,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⑷根据材料五、六、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6分)

2.单选题(共21题)

3.
从上层建筑领域给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
①鼓励发展工商业
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
④成立公民陪审法庭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
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5.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材料集中体现了。
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
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
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6.
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7.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8.
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C.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9.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对此作出的反应中表述有误的是
A.对外开放,学习西方
B.改革幕政,富国强兵
C.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治
D.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
10.
见下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
拓跋
拔跋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长孙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11.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
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12.
《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3.
(题文)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14.
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
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D.软弱无能
15.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16.
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佣着1000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2000两,也就是白米5000袋。5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
A.日本重农抑商
B.资本主义萌芽
C.日本商业发展
D.封建统治动摇
17.
 )
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②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 
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 
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
假设丁一是秦国某县县令,下列相关叙述明显有误的是(  )
A.他负责主持该县的县政B.他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地方官
C.其助手的官职名称是“丞”D.他提拔弟弟担任县尉以负责军事
19.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0.
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
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
③都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④都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④
21.
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22.
19世纪中期,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发展了资本主义。下列国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
A.俄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23.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3.选择题(共11题)

24.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百家争鸣”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25.西藏已建有{#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等多种工业,柴达木盆地已建起多处{#blank#}4{#/blank#}基地,在青海省的{#blank#}5{#/blank#}修建了大型水电站,西藏正在建设我国海拔最高的{#blank#}6{#/blank#}水电站。
26.西藏已建有{#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等多种工业,柴达木盆地已建起多处{#blank#}4{#/blank#}基地,在青海省的{#blank#}5{#/blank#}修建了大型水电站,西藏正在建设我国海拔最高的{#blank#}6{#/blank#}水电站。
27.求值:2cos60°+2sin30°+4tan45°.
28.计算:
29.青藏高原是我国的{#blank#}1{#/blank#}牧区,主要牲畜有{#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它们能适应{#blank#}5{#/blank#}、{#blank#}6{#/blank#}、{#blank#}7{#/blank#}等特殊高原环境。
30.青藏高原是我国的{#blank#}1{#/blank#}牧区,主要牲畜有{#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它们能适应{#blank#}5{#/blank#}、{#blank#}6{#/blank#}、{#blank#}7{#/blank#}等特殊高原环境。
31.在△ABC中,若|sinA﹣ 12 |+(cosB﹣ 122=0,则∠C的度数是{#blank#}1{#/blank#}.
32.在△ABC中,若|sinA﹣ 12 |+(cosB﹣ 122=0,则∠C的度数是{#blank#}1{#/blank#}.
33.计算:( {#mathml#}2{#/mathml#} ﹣1)1+ {#mathml#}8{#/mathml#} ﹣6sin45°+(﹣1)2009
34.

精彩阅读。你能这样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Hello! I am a student (学生). My Chinese name is Wu Hui. My English name is Sam. I am 16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