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2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7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是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单选题(共18题)

2.
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知,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生产(  )
A.冲击当时的等级观念B.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导致私营工业的日益萎缩
3.
汉唐时期,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
A.土地兼并得到认可B.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
白寿彝认为,唐代官府手工业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管理体制。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着重收集
A.唐陵墓出土的手工业品
B.国家祭祀社稷的祭文
C.唐朝工部司的往来政令
D.涉及坊市制度的唐诗
5.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B.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6.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
A.稳定性强
B.生命力顽强
C.基础脆弱
D.生产工具简单
7.
《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这说明
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 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
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
8.
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该规定反映了(  )
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9.
中国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铁制工具的使用
B.社会局面的稳定
C.水利技术的提高
D.小农经济的发展
10.
据《后汉书》记载: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在安徽寿春修建了芍陂,灌溉农田一万多顷,扩大了稻田。芍陂得以修建的背景是楚国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水旱灾害较为严重
C.新式农具推广使用
D.经济实力最为强大
11.
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该体系的形成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
C.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
12.
明清两代,先进地区耕作方法向落后地区传播,稻麦间作和双季稻的种植,以及玉米、番薯等高产品种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显著发展,引起一定的地域性分工。当时农业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农业生产力的革新
B.传统经济结构改变
C.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D.新的生产关系萌芽
13.
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1610年在北京逝世)札记中写到:“(中国)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其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资本主义萌芽发
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14.
学者们认为春秋时期存在下列因素:群雄割据,战争频繁;国家掌控的商业奴隶极易逃亡;工商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这些因素的存在
A.导致了“工商食官”的瓦解B.削弱了各诸侯国的战斗力
C.预示着社会面临严重灾难D.加速了重农抑商政策出台
15.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见(现)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这说明盐铁官营
A.导致了手工业技术的落后
B.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
C.破坏了商品经济竞争机制
D.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政策
16.
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A.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7.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使民间技术的传习也成为顽固的传统。直至当今各地仍有所谓“祖传秘方”的说法。产生这种传习方式的原因是
A.为避免技术竞争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B.手工业发展促使专利保护意识增强
C.商品流通领域形成了市场垄断现象
D.政府引导社会力量重视工商业发展
18.
明代浙江杭州百货所聚,湖州的丝,嘉兴的绢,绍兴的茶酒,处州的瓷器,温州的漆器,金华的火腿等,“皆以地得名”。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
B.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艰难
C.区域贸易重视地方保护主义
D.手工业区域分布相对平衡
19.
下表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官话( )
A.实现了全国文字的统一
B.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
C.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
D.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