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23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2.
   传国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问题:
(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
(2)魏、蜀、吴三国竭力想获得的“传国玺”象征什么?
(3)唐太宗为什么要重新刻玺?与之相应唐太宗又做了何种制度建设?
(4)你能从传国玺流转的过程中提炼出中国古代政治哪一值得关注的主题?

2.单选题(共15题)

3.
《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
B.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
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
D.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
4.
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日本九州,以物易银。同时,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的大量白银也经由马来西亚流向中国。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政府推动白银货币化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最大受益者
5.
东汉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以田庄的方式实行综合经营,以宗族为生产组织形式,修建坞壁营堡,私人武装多由徒附和宾客组成,并按军队的编制组织“部曲”家兵护卫田庄。这反映出东汉时期的田庄
A.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B.具有社会治理功能
C.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
D.是分封制度的延续
6.
明朝后期,一些富商大贾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而希望改变自身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他们积极结交文人士大夫,摹仿其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面对此种社会情形,下层知识分子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文化方面的服务。这种现象
A. 动摇了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B. 改变了古代中国的阶级结构
C. 推动了文化的商业化和世俗化
D. 反映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
7.
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
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8.
清政府长期实行“怀柔远人”政策。1764年,下令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出海商船,每船准带生丝以两千斤为限,准许外国商船每次可带出生丝一万斤,又严禁闽、皖、浙等省出产的茶叶从海路运销广州或海外。该政策
A.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趋势
B.有利于外国商人垄断中外贸易
C.导致中国农产品失去国外市场
D.使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日益萎缩
9.
“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政府控制金银流通
C.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D.政局动荡货币不一
10.
南宋时,一定数量的由士大夫、富户组成的富裕阶层因居于乡村看病吃药不大方便,生活饮食难以满足需要,“自村瞳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那者亦多矣”。材料所述“地主城居”这一现象
A.导致了乡间土地的荒废
B.推动了坊市界限的瓦解
C.促进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D.密切了城乡经济的联系
11.
战国时期,郑国商人弦高贩卖畜牧产品,经常路过滑国到成周经商,需奔波数百里路。这说明当时
A.较远距离的贩运活动已出现
B.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
C.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官府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
12.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记述
出处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
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
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公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秦策》
 
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扁鹊可能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
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结论
D.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13.
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14.
1583年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为了能吸引人们到教堂,在接待室里陈设了西方制造的时钟、时暑、浑天仪等物,又在墙上悬挂了用汉文标明地方的世界地图,后又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况万国舆图》等图书。材料表明利玛窦
A.顺应了中国新经济方式的产生
B.主张“西学东渐”以改造中国
C.借传教为名推广西方近代文明
D.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
15.
下表是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
西汉司马迁
商鞅此人刻薄寡恩,用刑太过。
改革开放前某学者
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触犯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报复。
近年来的最新研究
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与当时君主秦惠王的矛盾加剧而被杀。
 
A.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
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失实
C.研究者的史观左右历史事实
D.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
16.
《后汉书》记载,公元89年,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封燕然山铭》。2017年8月,经中蒙学者对蒙古国中部一处摩崖石刻严密论证,确认石刻即为《封燕然山铭》,也解决了长久以来对燕然山位置的猜测。这表明
A.古代正史记载史实可信度最高
B.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
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D.历史记载必须以考古研究佐证
17.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阿房宫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
记述
出处
“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
(宋)宋敏求《长安志》
“东西北三面墙内存有夯土台,未发现秦代的文化层,未发现大规模火烧痕迹”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阿房宫考古发现与研究》
 
A.秦二世为先帝营造阿房宫
B.文献记载各异不足为信
C.杜牧曾游览秦朝宫殿遗址
D.秦营造阿房宫但未建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