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2019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198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6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历史图文信息是一定时期历史事件的充分反映,上述图文信息反映了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根据材料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该时期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取得的.工业革命中家庭消费观教育体系.英国既有的私立教育系统,如伊顿公学,主要是贵族教育;也有学徒制的工业教育方式,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生产经验和技巧,为工业革命生产线培养人才;良好而完善的宗教和慈善教育制度,则是面对平民的教育,保证了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化.这些,产生了英国工业化的基础,并实现了英国工业化的飞跃.

——周详《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兴衰》

材料二 经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推动和发展,到洋务运动后期已基本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救国思想,开展了教育救国实践的初步尝试,诸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创办了以同文馆为代表的近代第一批新式学堂……在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它“代表着向上的、前进的趋势”,故“能不胫而走,迅速发展,广泛传播”……从维新运动,到随后的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直至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教育救国思潮进入勃兴与高涨阶段。

——吴春苗《近代以来教育救国思潮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教育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潮兴起的原因。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5年,清政府实行宪政改革,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军机大臣铁良称:“立宪非中央集权不可,实行中央集权非剥夺督抚兵权财权,收揽于中央政府则又不可。”于是财权的集中自然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1906年5月,清政府成立了税务处,规定凡“各海关所用华洋人员统归节制”。……1906年11月,户部“正名为度支部,以财政处、税务处并入”,并将原有的14个清吏司“从新厘定,以事各司”,改为田赋、漕仓等10个司。……清廷一方面裁撤咸丰、同治以来陆续设立的一些财政局所,统一事权。另一方面,在省级财政上细化管理,采取了分科办事。……使人事权发生了较大变动,从而使中央财政管理体制趋于统一。

——摘编自伍振华《略论晚晴中央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

3.单选题(共5题)

4.
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绞绸之利”。这种“迁业’现象本质上反映的是
A.农村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国家推行了重商主义政策
C.农村经济结构已发生改变
D.手工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
5.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大规模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出现了巨大飞跃
C.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
D.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6.
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下表推断
 
1926.12
1930.11
1932.5
1934.6
《申报》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30
29
43
17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27
21.8
53.8
22.4
《商务日报》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15
15
17
20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41.7
46.8
41.5
38.5
 
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
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
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
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
7.
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中国。利用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让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英国“丽如银行”等外国银行进驻清朝
A.以中西结合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B.客观上阻碍了新式经济因素产生
C.推动了清朝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
D.实现中国旧式金融业经营的转型
8.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C.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