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194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6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国门被打开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

——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西方重商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认识。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万历二年(1574年)为解决官员升迁过快和调动频繁的问题,张居正在总结历代及明朝前期经脸的基础上,本诸“久任以便贡成”的原则将官员久任法推向成熟。为了保证久任法的顺利实施,朝廷对久任有功的官员大加褒奖和破格提拔,对主动“乞罢”的官员也多“不允”或要求“照旧供职”,在官员的选任中,张居正也明确要求只看功过,不论资历,在万历一朝,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甚至出现了李成梁镇守辽东30年的久任现象。但张居正死后的“清张运动”引发了更为复杂、持久且影响深远的朋党之争,在此情形下,虽然统治者一再强调和推行久任法,但内阁首辅的频繁更换直接导致了官员升迁调动更为频繁,久任法难以为继。

——摘编自展龙《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推行官员久任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推行的官员久任法。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1944年5月,美英苏中四国在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国会晤,具体商讨筹建事宜。中国代表团指出:维持和平与安全必须根据正义与国际公法之原则。这一原则后被写入了《联合国宪章》。1945年4月,旧金山会议开幕,美苏两国在会议主席的设置上产生了分歧,中国代表团坚持在两国间居中调停的立场。中国代表“善于幹旋调解”,得到各国代表的好评。针对联合国宪章草案,中国代表团提出出,国际间如有危害和平事件发生,安全理事会应有权采取临时办法。中国国代表团还建议非常任理事国的选举应考虑地城平等分配的原则给欧美以外的小国、弱国更多更公平的机会。这些提案最终荻得大会通过被列入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金光耀《国民政府与联合国的创建》

(1)根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贡献。
(2)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得以建立的历史条件
4.
   材料 薛岳(1896——1998),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参与“围剿”红军。淞沪会战爆发后,薛岳主动请缨抗日,指挥过多次对日军的大规模会战。1938年6月,日本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兵分多路围攻武汉,武汉会战爆发。会战期间,薛岳抓住有利时机,在江西北部的万家岭地区巧设“口袋阵”,全歼日军第106师团一万余人,并俘获三百余人。万家岭大捷被誉为“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1939-1942年,他先后指挥三次长沙会战,采用“天炉战法”打退日军的疯狂进犯,大量歼敌,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荣膺美国总统杜鲁门所授自由勋章。主政湖南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工作,使湖南成为了大后方的坚强壁垒和物质供应基地。1946年6月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指挥所部向解放区进攻,后败退至台湾。

——据《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家岭大捷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薛岳?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前,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出版了《美国与中国》,费正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最基本的特征是中国决定放弃自己国家所有的传统和制度,然后把西方所有的文明和制度包括语言作为一个对应体,所以中国的现代化就是西方不断冲击中国、中国不断作出反应的过程,这就是“冲击—反应模式”。可是,在1991年,费正清在出版的《中国新史》一书中说:“经过50年的阅历和观察,我发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很可能不是一个冲击—反应的结果,而是一个自身内在基因变革和内在发展冲动的结果”。

——摘自袁振国《双优先: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

围绕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4题)

6.
普法战争结束后不久,法国社会认为,是德国的教师打败或帮助打败了法国军队,因此,教育改革……被视为是一种“爱国主义责任”。1875年,为应对法德两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英国皇家科技发展与教学委员会主张在大学中设立科学博士学位。英法两国的教育改革本质上说明了
A.教育改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B.教育改革促成世界市场的完善
C.英法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成果卓著
D.国家间竞争压力要求科技进步
7.
这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
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
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
8.
严复认为中国对人民体质“害效显著”者乃鸦片泛滥和妇女缠足二事,使中国“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匮(懒惰,陋习不除,“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最贴近该观点的解释是
A.彻底革除了社会陋习
B.挑战传统陋俗,进行社会改革
C.女性的主体意识薄弱
D.传播人权意识,拯救民族危亡
9.
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
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
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
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