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5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19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8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路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全剧六场,包括35首歌曲。部分歌曲名见下: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歌曲名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须准确全面。)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万历二年(1574年)为解决官员升迁过快和调动频繁的问题,张居正在总结历代及明朝前期经脸的基础上,本诸“久任以便贡成”的原则将官员久任法推向成熟。为了保证久任法的顺利实施,朝廷对久任有功的官员大加褒奖和破格提拔,对主动“乞罢”的官员也多“不允”或要求“照旧供职”,在官员的选任中,张居正也明确要求只看功过,不论资历,在万历一朝,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甚至出现了李成梁镇守辽东30年的久任现象。但张居正死后的“清张运动”引发了更为复杂、持久且影响深远的朋党之争,在此情形下,虽然统治者一再强调和推行久任法,但内阁首辅的频繁更换直接导致了官员升迁调动更为频繁,久任法难以为继。

——摘编自展龙《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推行官员久任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推行的官员久任法。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面对举国征兵的形势,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招兵宣传随之而来。年轻人纷纷响应号召穿上军装,政府先后动员2000万人应征入伍,其中不乏明星大腕。9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要求迅速提高生产能力。美国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劳工动员,工人们被海报描绘成后方的士兵。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美国战时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自美国参战后,战略物资成为限制购买的物品,“不浪费任何东西”成了战争海报的主题之一,战争情报办公室还发起了一系列以海报为主的宣传运动。美国政府战时增加战争费用的重要方法是发行国家公债,“二战”的巨大军费中,50%是靠民间公债解决。此外,美国国家战争基金还向15个国家的30多个机构提供捐款。因男子被征入伍,1000多万美国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业生产,因而有不少海报突出妇女参加生产的作用。

——摘编自徐焰主编《画说二战中的宣传战》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中美国战时宣传的主题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战时宣传的意义。
4.
(选作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黄宗羲出生于浙江余姚,其父为魏忠贤所害,他锥击阉党,为父鸣冤,明朝灭亡后,他变卖家产,组织“世忠营”起兵抗清,兵败,隐居著书讲学。1663年,完成大著《明夷待访录》,计有《原君》《原法》《学校》等21篇。黄宗羲批判现实社会之为君者“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乃“为天下之大害”在《原法》中,他批评封建国家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他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能,使之有议政参政的作用,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他还提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回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的重视和赞许。

——摘编自徐定宝《黄宗羲评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黄亲羲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黄宗羲思想形成的原因。

3.单选题(共8题)

5.
早期罗马法中妇女没有立遗嘱权,到了哈德良皇帝时代,在一些法学家的解释中,可以看到妇女在不实行买卖婚的情况下可立遗嘱,只要她们不小于12岁,而男性则一般需满14岁才可立遗嘱.据此可知,哈德良统治时期
A.女子法律地位有条件得到提高
B.男性经济权利开始低于女性
C.男女获得了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D.女子有条件获得罗马公民权
6.
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A.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
B.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C.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
D.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7.
下图为明代中期工商业城镇分布图。这一状况
A.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
B.标志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促成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剧变
D.推动了区域贸易的迅速发展
8.
19世纪末,欧洲的实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记者罕见一致地对美国进行谴责,认为美国“正在侵蚀欧洲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并提出“欧洲国家应该将它们的经济领土进行重组,以最大化产出优势,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领导权
B.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
C.美国崛起威胁到洲的地位
D.美欧间政治矛盾日趋激化
9.
从1941年起,国民政府规定田赋一律改征谷麦等实物,后又将征购改为征借,不付现金,到1945年6月,全国征收的谷麦折合法币约为1700亿元,评价上述举措,主要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发展民族工商业
C.稳定持久抗战大局
D.遏制日寇经济掠夺
10.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一变化反映出
A.洋务运动的历史事实更加多元
B.历史叙述愈来愈接近历史事实
C.历史认识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
D.社会观念对历史认识影响减弱
11.
一定条件下,我国的县可以整县改市,例如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以上,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12万等指标。据统计1986—1988年,平均每年新设县级市数量达21.3个,这期间县级市涌现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C.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12.
严复认为中国对人民体质“害效显著”者乃鸦片泛滥和妇女缠足二事,使中国“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匮(懒惰,陋习不除,“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最贴近该观点的解释是
A.彻底革除了社会陋习
B.挑战传统陋俗,进行社会改革
C.女性的主体意识薄弱
D.传播人权意识,拯救民族危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