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18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El食便很少发生。

_______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2.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焉用杀?子欲善为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材料二 鲁迅对孔子及儒学的评论

材料三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什么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孔子与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3.
   材料一 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术语。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流行术语的演变,最能折射出社会心理的演变。
材料二 康有为揭起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06期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人们对西学称呼的演变并作简要评价。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提出的国人“觉悟”经历的三个阶段及其实践活动。

2.论述题(共1题)

4.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教国方案。
材料
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l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12 分)(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17题)

5.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
A.需求差异B.民族差异
C.生活方式D.自然环境
6.
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儒贾相通的社会趋势的出现说明()
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
B.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流动
C.商人成为儒学主要传播者
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弃儒从商
7.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8.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
B.
C.
D.
9.
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10.
《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
A.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B.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
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11.
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12.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
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13.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下列中华民族对近代西方文明影响最为深刻的是
A.四大发明B.天文历法C.唐诗宋词D.中医
14.
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孔子改制考》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15.
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  )
A.洋务运动的影响B.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6.
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进化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这表明严复宣扬进化论的目的是
A.发展近代科技
B.提倡自由平等
C.反对专制迷信
D.推动社会变革
17.
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你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京剧则叫旧戏。“某一时期”应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
18.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王韬B.康有为
C.粱启超D.陈独秀
19.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20.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21.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4.选择题(共4题)

22.

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下列俗语中,能够说明团队精神重要性的是(    )

①百川汇海可撼天众志成城比金坚      ②一山不容二虎

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④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3.

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下列俗语中,能够说明团队精神重要性的是(    )

①百川汇海可撼天众志成城比金坚      ②一山不容二虎

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④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4.

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下列俗语中,能够说明团队精神重要性的是(    )

①百川汇海可撼天众志成城比金坚      ②一山不容二虎

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④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5.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部分经济数据表

注: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10年的37.3%提升到目前的51.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1年的39%提升到目前的52.2%。

材料二:A省采取一系列措施,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把创新驱动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任务,增强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带动作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