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十三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18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一个王朝的末日镜像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

问题:
(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清朝遇到了哪些危机?
(2)你认为孙宝琦作为一个旧式的官僚为何会提出“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的主张?
2.
中西方差距
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860年)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英国
1.9
9.5
19.9
美国

2.4
7.2
中国
32.8
29.8
19.7
印度
24.5
17.6
8.6
 
材料二: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问题:
(1)从材料一中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是否矛盾?为什么?
(3)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差距?
3.
   民族融合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问题:
(1)北魏的统治者在制度建设上作出怎样的“抉择”?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看法。

2.简答题(共1题)

4.
   英国的崛起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英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英国》

叙述英国15世纪后从欧洲边缘小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入口处”的历程。

3.单选题(共20题)

5.
罗马法从最初极端简朴的罗马城的法,发展成为后来体系完备、内容丰富、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的法,历经了千余年。推动罗马法不断完善的因素是
①共和时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
②长期对外征服造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③商业经济和贸易发展引起利益冲突
④罗马统治阶级重视法律的整理和研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6.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7.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8.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下列说法与材料最符合的是
A.美洲沦为欧洲殖民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进了世界物产的交流和传播,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C.人类走向整体世界,促进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D.没有欧洲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就没有美洲文明
9.
下面漫画为美国画家于1890年前后创作,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图中参议院大厅里,参议员们在讨论《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时不时向后张望,后排站着一群大腹便便的垄断资本家,他们偌大的肚皮上写着“钢材托拉斯”、“铜业托拉斯”、“标准石油托拉斯”等。据此推测作者创作该幅漫画的主旨是
A.强调美国生产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
B.说明重化工业成为美国经济支柱产业
C.讽刺美政客唯唯诺诺为大资本家服务
D.抨击垄断企业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10.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之地。”这一变化
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③以轮船的发明为前提
④对于非洲和美洲土著意味着灾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12.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13.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
B.基督教思想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14.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倡导人民主权
B.反对封建制度,强调三权分立
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D.反对愚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15.
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一时期应该是
A.古代希腊时期
B.古代罗马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16.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7.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D.革命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18.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19.
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没有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B.“商君之法”在当时已深入人心
C.变法措施得当,未带来消极影响
D.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
20.
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拿破仑对法国的统治
②1812年战争的胜利引发了俄国民主意识的觉醒
③1855年战争的失败使废除农奴制呼声渐趋高涨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
21.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中说道: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其“心灵紧闭”的表现
A.制定“大陆政策”
B.推行天皇制度、武士道精神
C.鼓励工商,嘉奖贸易
D.实行征兵制度,加强军事力量
22.
休慈斯在某书中写道:“(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这里的“他”是指
A.孔子B.乔达摩·悉达多C.耶稣D.穆罕默德
23.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24.
“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登极动作,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历史学家威尔·杜兰评论的古典文献当是
A.《摩诃婆罗多》B.《汉穆拉比法典》
C.《吉尔伽美什》D.《荷马史诗》

4.选择题(共9题)

25.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H2O、ClO、CN、HCO3、N2、Cl六种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测得ClO和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26.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H2O、ClO、CN、HCO3、N2、Cl六种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测得ClO和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27.为了减少电磁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28.为了减少电磁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29.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30.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部分经济数据表

注: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10年的37.3%提升到目前的51.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1年的39%提升到目前的52.2%。

材料二:A省采取一系列措施,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把创新驱动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任务,增强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带动作用。

3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3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33.关于“K2CO3”说法错误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