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15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8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关于这三大革命,需特别提到的一个特点是,他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三大革命之间的互相联系”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宋元时期尤其是两宋,在中国文化趋于精细内省的同时,不仅孕育了新的思想体系——理学,而且在科学技术方面达到一个高峰。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高雅文化”在宋元时期“市民化”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思想和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对世界的影响。

3.单选题(共19题)

3.
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A.赞美罗马共和制的诸多优点
B.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C.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4.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5.
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传统社会治理结构 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6.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7.
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族谱的规定体现了。
A.僵化的宋明理学束缚思想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
C.要求百姓应存天理灭人欲
D.儒家的伦理成为生活秩序
8.
宋代活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9.
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10.
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的积贫积弱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民族融合的加强
D.战乱的频繁发生
11.
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知当时晚明时期社会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讲学会
无锡
东林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匡社
衡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张溥、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12.
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
A.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B.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C.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D.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
13.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14.
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15.
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D.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16.
苏格拉底曾说:“安提丰(注: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你好像认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的真谛是
A.立足现实,追求完美
B.物质富足,精神自由
C.人欲有度,服从神性
D.清心寡欲,讲究道德
17.
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成功失败,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种宗教观
A.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
B.成为宗教改革的先声
C.有利于树立教皇权威
D.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
18.
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19.
明万历年间,白话小说的出版达到鼎盛。据学者统计,明中后期,《三国演义》有28种刻本,《水浒传》有14种刻本,《西游记》有9种刻本。该现象的出现源于
A.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
B.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C.白话小说的通俗易懂
D.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20.
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下图所示画作相符的是
A.讲究布局,画面气势雄浑
B.“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C.注重描摹,力图再现实景
D.“钩勒工细”,“尽其精微”
21.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