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15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方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成祖:正式规定《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内容。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18世纪
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卢梭:“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从,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给官吏的权力。”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个时期中国和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③时期中西方思想主张对社会进程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2.单选题(共15题)

2.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3.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4.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A.彼特拉克——以“人学”对抗“神学”
B.孟德斯鸠——提出划分国家权力的具体办法
C.卢梭——反对私有制,消灭贫富分化
D.康德——提出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5.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强化专制主义的需求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C.史官主导思想的转变
D.封建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6.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
7.
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8.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9.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个“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弟子”,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最先进的
B.古代中国创造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文化
C.儒学主张与启蒙思想的精神相似
D.中国文化在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10.
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这是因为
A.天主教会的势力已经遭到严重削弱
B.各国君主还没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C.它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D.启蒙思想明确提出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11.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这种质疑一切的情形可能发生在
A.古代希腊B.文艺复兴时期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12.
儒家思想与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内涵相似的是
A.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B.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以人为本的道德观
D.贵贱有序的等级观
13.
康熙年间,我国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图》时,吸取了欧洲制图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由此可知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西学东渐影响中国传统科技
C.清代中国已经远落后于西方
D.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
14.
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说明
A.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
B.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
C.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
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
15.
1916年,严复在《畴人》诗中说:“孔门说人性,愚智都三科;其才可为善,著论先孟轲……日去禽兽远,用礼能贵和。人皆得分愿,后舞间前歌。自由复平等,一一如卢梭。所忧天演涂,争竟犹干戈。藉云适者存,所伤亦已多。”据此诗可知,严复
A.抨击儒学阻碍了社会近代化
B.批判进化论在社会中的运用
C.肯定了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
D.在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
16.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3.选择题(共2题)

17.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
18.

据古籍中的记载统计:明代中泰之间互相遣使128次,其中泰国对明朝贡101次、暹使来华102次、明使使暹26次。这说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