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为17—19世纪初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子以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材料 表为17—19世纪初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中国 | 西方 |
清军入关《大清律》的颁布顺治帝颁布禁海令军机处设立八股取士康乾盛世广州“十三行”设立乾隆时《医宗金鉴》问世 | 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美国1787年宪法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子以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从1950年至1980年,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每年平均递增11.8%。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二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采取的做法,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的背景。
材料一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从1950年至1980年,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每年平均递增11.8%。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二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采取的做法,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的背景。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目靓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询之夷人,咸称薯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乃伊国之宝,民生所赖……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
(2)根据村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振龙引种推广甘薯的意义。
材料一: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目靓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询之夷人,咸称薯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乃伊国之宝,民生所赖……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
——摘编自(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清代中期,百姓在福清、福州等地建立报功祠、“先薯亭”,以纪念陈振龙引进甘薯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摘编自《福州市政府志》
(1)根据材斜,说明甘薯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的原因。(2)根据村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振龙引种推广甘薯的意义。
2.单选题- (共25题)
4.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这表明英国当时
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
B.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
C.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 |
D.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 |
5.
据统计,1820年至1952年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1/3降到了1/20,实际人均收入从世界平均水平降到了平均水平的1/4。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内部动荡与列强侵略 |
B.西学东渐与经济衰退 |
C.生产停滞与民族危机 |
D.政局混乱与工业落后 |
6.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
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
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
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后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图)。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北伐战争胜利 |
B.国共十年对峙 |
C.日军全面侵华 |
D.全面内战爆发 |
8.
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80年美国支持伊拉克进攻伊朗,1990年,美国发动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以上史实表明,影晌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
A.意识形态 |
B.平等人权 |
C.民族矛盾 |
D.国家利益 |
9.
下图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两个重大事件,它们分别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法国大革命 |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 |
D.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 |
10.
《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备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基本方针
A.“另起炉灶”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一边倒”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1.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中国领导人所要的是,美国担保不会与克林姆林宫合作实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尼克松所要的是,想知道中国是否可能与美国合作,对付苏联在地缘政治上的攻势。据此判断,中美关系从敌对走向缓和的原因是
A.美国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
B.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
C.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
D.苏联在地缘政治上威胁中美两国的利益 |
12.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和“挑战”主要指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
B.不结盟运动兴起 |
C.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
D.中国的振兴 |
13.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
14.
17世纪中叶,香料、茶叶等商品不再是欧洲人奢望难求和无法使用的了,而是成了广大居民消费的对象。材料现象得益于
A.欧亚间贸易的开展 |
B.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 |
C.美洲的发现和开发 |
D.工业革命的顺利完成 |
15.
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论证这一结论的是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
D.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16.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
B.城市日益喧嚣拥挤 |
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
D.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
17.
以下是史料记载,1840—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据此表明


A.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 |
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 |
D.随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 |
19.
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
年份 | 钢产量 | 煤产量 | 基本投资 | 积累率 |
1961年 | 750万吨 | 2.5亿吨 | 59.5亿元 | 19.2% |
1962年 | 600万吨 | 2.39亿吨 | 46亿元 | 10.4% |
A.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 |
B.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 |
C.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
D.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 |
20.
提及当今中国很多闻名海内外的公司的创办历史时,如海尔公司、联想公司等,都不约而同定格在1984年,这种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 |
D.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的进度加快 |
21.
2000年后淘宝开始进入大众视线,但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人愿意使用网络购物,更多的人选择实体店购物。“支付宝”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这一变化说明互联网
A.充满虚幻和不确定性 |
B.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 |
C.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 |
D.能够杜绝假冒伪劣品 |
22.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A.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
B.未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 |
C.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 |
D.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 |
23.
1882年,法国颁布《费里法案》,该法案将教育的领导权收归国有,设立了国民教育最高委员会,取消了耶稣会员施教和管理学校的权力。这一措施旨在
A.加强对教育控制 | B.确立共和政体 |
C.实现教育世俗化 | D.传播启蒙思想 |
25.
(题文)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 |
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
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
D.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 |
27.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内容上侧重于“西文”“西艺”。这说明洋务教育的特点是
A.宣扬全盘西化 |
B.强调制度革新 |
C.提倡思想解放 |
D.重视西方科技 |
28.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
B.主张权利平等 |
C.抨击贫富差别 |
D.具有人文精神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