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14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6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1/2左右。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1/3;从并州迁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2/3。……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人就把中国视作廉价劳动力的无尽源泉。1845年左右以后,厦门、汕头建立起输出苦力的网络,送往美洲,主要是秘鲁的银矿与古巴的甘蔗园。19世纪中叶,苦难的民众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先是出发前被关进棚屋,之后被堆叠在船舱,许多入死于途中。然而这种刺激起来的或是自发的移民浪潮却引起美国工会的敌视,种族仇恨高涨起来。山东与黄河下游的中国农民也纷纷迁至东北定居下来,东北人口由1910年的1500万增至1940年的4400万,同时,广州人、客家人、福建人大批迁往东南亚的法属、英属、荷属殖民地,两者构成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口迁移现象。

    ——据(法)谢和耐著《中国社会史》整理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人口迁徙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
春秋时期,齐国地处东海之滨,坐拥鱼盐之利,但丰富的资源换来的财富多数流入了宗室贵族之手,国家和人民获利微薄,财政入不敷出。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王,自立为君。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几经波折,齐桓公即位,拜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均地分力”即按劳动力平均分配全部耕地;“与之分货”,即征收按产量分成的实物地租。推行“官山海”政策:盐业生产者将大部分产品作为赋税上交给国家,再由国家按户籍编制卖给平民;对冶铁产品利润实行政府和私人分成,“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七,君得其三”,铁器由官府统一收购,按户籍编制卖给平民,利润统一归国家。还提出“通轻重之权”:“轻重敛散以时”,即根据物质供求状况变化,由国家适时地吞吐物资,在物多而贱时进行收购,在物稀而贵时进行抛售。

——摘自刘玉峰《中国历代管理经济政策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管仲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改革的时代背景。
3.
   材料 自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以来,苏联政府数次呼吁英美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美国参战后,于1942年4月初步制订出由法国海岸登陆直接进攻欧洲的计划,这也是美国传统的正面进攻战略思想的反映。丘吉尔政府最初强调无力单独开辟第二战场,当战局转折后,丘吉尔成为开辟第二战场的积极倡导者,但他极力主张经由英国殖民势力控制的北非和地中海登陆意大利,在南欧开辟第二战场。1943年盟军开展了登陆北非和西西里岛的军事行动。
1943—1944年,苏联在东线转入大规模反攻,英美在南欧与德意军队作战陷入胶着状态,英美开始加紧准备在法国大西洋沿岸登陆的“霸王行动”。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到8月底战役结束,共登陆超过300万军队,德军损失11.3万人,坦克1000多辆,飞机3500多架。

——摘编自曲培洛等《浅论第二战场的开辟和作用》

(1)根据材料,概述第二战场形成的过程。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战场选址变化的原因和诺曼底登陆的意义。
4.
   材料  1884年对于晚清中国来说是多事之秋,在中法马尾之战中,福建水师损失殆尽;年末,洋务重臣张树声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在临终之际上奏朝廷:“近岁以来,士大夫渐明外交,言洋务筹海防,中外同声矣。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教育文化远逊中华,然驯至富强,俱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重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是恃欤?……圣人万物为师,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中外臣工同心图治,勿以游移而误事,勿以浮议而隳功,尽穷变通久之宜,以尊国家灵长之业,则微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

——引——编自《张靖达公奏议》

(1)根据材料,概括张树声奏折中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张树声的主要观点。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下列材料
1840年前
1894年
 
商品值
其中国内销售
商品值
其中国内销售
茶叶
1184.01
1414.06
4784.64
1467.01
棉花
1146.79
1146.79
2437.26
1701.13
粮食
15533.30
15533.30
37250.00
37054.20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提取两项近代以来有关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单选题(共6题)

6.
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整理编辑罗马法,编成《查士丁尼法典》10卷,《法理汇要》50卷,《法理总纲》4卷,再加上后来的《新律》,统称《民法大全》。由此可知
A.私有财产得到有效保护
B.万民法得以进一步完善
C.罗马法的内容得以保存
D.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7.
1878年,德意志帝国通过《反社会党人非常法》,规定:一切旨在推翻“现存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而从事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活动均予禁止。1883—1889年间,又先后颁行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伤害保险法》、《伤残老年保险法》。这表明德国
A.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采取两面手段遏制工人运动
C.政府主导法制化建设
D.社会主义运动推动法制化
8.
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
问题
赞成人数
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4
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
61
464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
124
381
对内战的态度
34
535
 
该调查说明
A.《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
B.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
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
9.
1876年清政府派员参加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1905年清政府商部奏准《出洋赛会章程》共20条,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这表明清政府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D.努力垄断对外贸易
10.
1492年,哥伦布船队经过3个月的远洋航行,于同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此后,达伽马于1498年开通了到印度的新航线,麦哲伦船队于1519—1522年实现了环球航行。这说明哥伦布发现美洲
A.具有世界性历史意义
B.加速了美洲的开发发展
C.是一种殖民掠夺活动
D.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11.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宦官田全操凭借辟仗使之权,强征休祥坊民的地课。坊民300余人聚集抗议,后又与田全操手下的吏卒发生殴斗,事件以坊民获胜而告终。这表明当时
A.城市平民经济实力和自信心增强
B.市民力量增强能够左右政局发展
C.传统城市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D.晚唐宦官专权受到民众有效制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