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14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区分“古之君”(尧舜等原始民主时期的“君”)与“今之君”(秦以下全体专制帝王),指出“今之君”是“天下之大害”。黄氏针对尊君论的理论基础——“天下受命于天子”之说,重新论证了“天下”与“君”孰主孰客,从而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而其论证手法是复归“古之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黄宗羲从“君客论”出发,高唤出这样的警句:“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进一步阐发君臣关系为同事协作关系:“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

材料二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否定了“君权神授”说,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人民主权思想。他指出,所谓人民主权就是以公共意志为最高权力,其具体体现就是由全体人民根据自身利益所制定的社会契约。既然人民主权是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每一个人也就都享有主权,同时也必须服从主权。换言之,在最高主权面前人是平等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如有人不服从,社会契约就强迫他服从,即迫使他自由。通过“社会契约”的学说,卢梭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组织原则,而“人民主权论”则更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旗帜。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黄宗羲思想所体现出的新变化及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卢梭思想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在批判程朱理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实事求是之学……明末以后,孕育着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理性自觉之潮流,滋生着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争取个人幸福与利益的启蒙意识,涌动着摆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真理的精神动力,从而显露出可贵的人文启蒙思想的微熹。
——余和祥《明清实学的学术转型及其意义》
(1)据材料一,分析明清“实学”对当时社会思想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制度性因素,也包括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3)依据材料三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
(5)综上,请你谈谈对思想变革的认识?

2.单选题(共15题)

3.
古代雅典官员任职期间,“任何公民都可因他行为不敬或侵占公款、叛国,共谋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而启动一种‘指控程序’来反对他,如果情况属实,他就被判处死刑。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这说明古代雅典
A.对政治权力实行严格的制约
B.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构
C.直接民主能够确保司法公正
D.司法审判程序缺乏合理性
4.
第一次议会改革前英国内阁集体辞职的典型先例发生在1782年,但它毕竟是一次例外。从1783年小皮特第一次组阁到1830年格雷上台之前,没有一届内阁是因在下院中就立法或征税等重大问题遭到挫折而集体辞职的。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前
A.工业资产阶级还未崛起
B.责任制内阁仍不太成熟
C.内阁专横现象比较突出
D.政府工作得到社会承认
5.
1899年,美国向各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主要内容是: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这一政策
A.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
B.保障了美国对华侵略取得优势地位
C.必然得到列强比较广泛的赞同支持
D.扩大了美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
6.
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鬼子当》《满军哗变歌》等十余首作品。这些作品
A.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瓦解敌人斗志
B.扭转了东北抗战的根本形势,分化了日军阵营
C.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D.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赴国难
7.
下图是漫画《铁器牛耕引发的风波》。该漫画揭示了铁器牛耕的出现
A.加速了国家的分裂
B.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走向
C.破坏了土地私有制
D.促使各种思想相互融合
8.
有一近代学者指出:“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还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学者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严复
D.陈独秀
9.
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这是孔子的重要主张。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主张均反映出
A.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B.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
C.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D.儒家实现了信仰和社会规范的统一
10.
“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其中使个人“从人的权威下获得解放”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近代科学的兴起
C.启蒙运动
D.第一次工业革命
11.
杰里・布罗顿在其《文艺复兴简史》中发现:19世纪的西方学者眼中的文艺复兴,与20世纪西方学者眼中的文艺复兴,形象大相径庭。前者喜欢颂扬文艺复兴的辉煌,后者则热衷于揭示文艺复兴的黑暗。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学术竞争导致观点分歧
B.后人对前人的不断超越
C.文艺复兴运动的两面性
D.时代变迁影响研究结论
12.
马克思·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这样在新教徒那里,狂热的劳动态度和谋利冒险精神与节俭精神结合起来……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A.新教理论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
D.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13.
16世纪,欧洲各国相继掀起了研究和用民族语翻译《圣经》的新高潮,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而解释《圣经>。这一行为
A.强化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促进了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扩大了天主教会的影响
D.导致了罗马基督教会的分裂
14.
如何理解和解释历史,史家们都曾或多或少地表达他们的观点。明代史家章学诚主张“论古必恕……恕非宽容之谓者,能为古人设身而处地也,”英国的柯林伍德指出:“过去的一切都活在史学家的心灵之中,正如牛顿是活在爱因斯坦之中”上述思路最适合于分析
A.谭嗣同慷慨就义前的心路历程
B.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
C.“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选择
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5.
***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组织武装斗争,特别是深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
A.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
B.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
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6.
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
A.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
B.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
C.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
D.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
17.
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阐释:宋代的司马光认为治史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强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些阐释共同强调
A.史学的意义在于对过去的主观建构
B.历史的奥秘存在于真实地还原过去中
C.历史研究必然具有浓厚的个人倾向
D.历史的价值在于客体与主体间的互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