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律》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系统的封建法律著作。其中专有校斛斗秤度一节,规定度量衡事务由太府寺管理,每年八月校准度量衡器具,地方上则由所在州县官校,并加盖印署方准使用。凡执行者不按规定校验,私造不合规定的器具使用的,都要分别受到杖刑。监校者没有发觉或知情不报者,都要治罪……在度量衡单位制和器具的制造上,唐宋时期除了重量单位仍用十六两为一斤外,其它单位都采用了十进位制……在标准器的制造上,景德年间(1004—1007),掌管内藏库的刘承珪,创制了两种小型精密的戥秤作为国家衡器的标准器:一种以两、钱、分、厘十进位制;一种以两、铢、累、黍非十进位制。两者互相参校,可以得到标准量值……又规定使用一百斤大秤时,必须悬于丝绳,称重时“却立以是,不可得而抑按”。自此,“奸弊无所指,中外以为便”。
材料二:通商条约规定度量衡互相折合办法,大致可以分为英制和法制两种……英制折算标准为:中国之一百斤合英制的一百三十三磅零三分之一磅,折合一关平斤为604.8克;中国之一丈合一百四十一英寸,折合一海关尺35.8厘米。法制折算标准为:中国之一百斤合法制六十六公斤零四百五十三克,折合一关平斤为604.5克;中国之一丈合三米零五十五厘米,折合一海关尺为35.5厘米。可见由英法两种度量衡制折算的海关单位量值不一致,它既不是当时清政府法定的营造库平制,也不完全合于各国当时行用的制度,故海关度量衡制本身标准不定,早已不成其为独立的制度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度量衡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唐律》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系统的封建法律著作。其中专有校斛斗秤度一节,规定度量衡事务由太府寺管理,每年八月校准度量衡器具,地方上则由所在州县官校,并加盖印署方准使用。凡执行者不按规定校验,私造不合规定的器具使用的,都要分别受到杖刑。监校者没有发觉或知情不报者,都要治罪……在度量衡单位制和器具的制造上,唐宋时期除了重量单位仍用十六两为一斤外,其它单位都采用了十进位制……在标准器的制造上,景德年间(1004—1007),掌管内藏库的刘承珪,创制了两种小型精密的戥秤作为国家衡器的标准器:一种以两、钱、分、厘十进位制;一种以两、铢、累、黍非十进位制。两者互相参校,可以得到标准量值……又规定使用一百斤大秤时,必须悬于丝绳,称重时“却立以是,不可得而抑按”。自此,“奸弊无所指,中外以为便”。
材料二:通商条约规定度量衡互相折合办法,大致可以分为英制和法制两种……英制折算标准为:中国之一百斤合英制的一百三十三磅零三分之一磅,折合一关平斤为604.8克;中国之一丈合一百四十一英寸,折合一海关尺35.8厘米。法制折算标准为:中国之一百斤合法制六十六公斤零四百五十三克,折合一关平斤为604.5克;中国之一丈合三米零五十五厘米,折合一海关尺为35.5厘米。可见由英法两种度量衡制折算的海关单位量值不一致,它既不是当时清政府法定的营造库平制,也不完全合于各国当时行用的制度,故海关度量衡制本身标准不定,早已不成其为独立的制度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度量衡制度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度量衡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为17—19世纪初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子以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材料 表为17—19世纪初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中国 | 西方 |
清军入关《大清律》的颁布顺治帝颁布禁海令军机处设立八股取士康乾盛世广州“十三行”设立乾隆时《医宗金鉴》问世 | 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美国1787年宪法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子以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纯粹追求利润从来不是日本企业的目的。日本公司常常争取荣耀和威信,工厂管理者认为有责任为国家服务、服从上级并增益和保护下级。这种态度直接来源于统治日本很多世纪的武士道精神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政府扮演“中心角色”主要措施,概括日本工业化发展的独特性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政府在“原始积累”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评价日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材料一 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纯粹追求利润从来不是日本企业的目的。日本公司常常争取荣耀和威信,工厂管理者认为有责任为国家服务、服从上级并增益和保护下级。这种态度直接来源于统治日本很多世纪的武士道精神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 1878年,日本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份约占20%多一点,地主经济则不到18%,个体经济约占60%,1893年,资本主义经济的比重上升到35%—40%,个体经济的比.重约占45%左右,地主经济也有所发展,但在比重上则降至17%以下。——吕方和《简论明治维新》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政府扮演“中心角色”主要措施,概括日本工业化发展的独特性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政府在“原始积累”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评价日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4年夏末秋初,台湾海峡突然间炮声隆隆。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厦门的海岸炮兵连续发炮5000余发,猛烈轰击位于被国民党占领的金门岛距大陆沿岸仅3.5公里的港口。国民党守岛部队立即回击,蒋介石急调海空军支援金门。9月6日,国民党空军轰炸厦门的大嶝,三天后,海军也开始炮击梧屿白石炮台。至此,被西方冷战国际关系史所称的“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爆发。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台海危机”造成的影响。
材料一 1954年夏末秋初,台湾海峡突然间炮声隆隆。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厦门的海岸炮兵连续发炮5000余发,猛烈轰击位于被国民党占领的金门岛距大陆沿岸仅3.5公里的港口。国民党守岛部队立即回击,蒋介石急调海空军支援金门。9月6日,国民党空军轰炸厦门的大嶝,三天后,海军也开始炮击梧屿白石炮台。至此,被西方冷战国际关系史所称的“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爆发。
——据张曙光《美国对华战略考虑与决策(1949—1972)》
材料二 美国1956财政年度对外军援资金预算计划(以百万美元计算)地区 | 陆军 | 海军 | 空军 | 总数 |
远东 | 202.4 | 57.9 | 60.9 | 321.2 |
近东 | 131.0 | 13.3 | 42.8 | 187.1 |
美洲 | 2.2 | 8.1 | 10.4 | 20.7 |
欧洲 | 132.5 | 151.1 | 287.4 | 571.0 |
总计 | 468.1 | 230.4 | 401.5 | 1100 |
——据JCS(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致国防部备忘录(1955年2月16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台海危机”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台海危机”造成的影响。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对“西学”的价值,纪昀指出:西洋科技是一种“精密有据之术”,“其制器之巧,实为甲于古今”,皆以“实证”为依据,“测验增修,愈推愈密”,故其“实有益于民生日用”。纪昀服膺西洋学术,却又对传教士播扬西洋学术的隐秘心态有睿智洞察:“欲借测之有验以证天主堂之不诬”。他指斥耶稣会士的说教是“夸诈迁怪,亦为异端之尤”,认为西法的文化“原典”便是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后来纪昀对西学政策作了权威性的结论:“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这是十八世纪的中国为弥合中西文化巨大反差而提出的一个调解性方案,也是封建主义中国在西方冲击波即将到来前夕作出的维护自我生存的最初的反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纪昀“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观点的进步性。
材料 对“西学”的价值,纪昀指出:西洋科技是一种“精密有据之术”,“其制器之巧,实为甲于古今”,皆以“实证”为依据,“测验增修,愈推愈密”,故其“实有益于民生日用”。纪昀服膺西洋学术,却又对传教士播扬西洋学术的隐秘心态有睿智洞察:“欲借测之有验以证天主堂之不诬”。他指斥耶稣会士的说教是“夸诈迁怪,亦为异端之尤”,认为西法的文化“原典”便是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后来纪昀对西学政策作了权威性的结论:“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这是十八世纪的中国为弥合中西文化巨大反差而提出的一个调解性方案,也是封建主义中国在西方冲击波即将到来前夕作出的维护自我生存的最初的反应。
——摘编于周极明《纪昀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纪昀有关西学的观点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纪昀“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观点的进步性。
2.单选题- (共9题)
6.
公元前349年,有一位政治家说:“雅典公民们,你们曾经拿起武器反对斯巴达,保卫希腊的权利。但现在,你们不情愿作战,拖延缴纳要保卫你们自己财产的战争税。你们过去常拯救希腊人,现在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却仍坐以待毙。”材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雅典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
B.军事装备需要改善 |
C.社会经济严重困难 |
D.城邦政治失去活力 |
7.
钱乘旦在《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一文中说:“革命(光荣革命)是以维护议会的权力为出发点的,由此才引申出“议会主权”与“人民主权”的思想;但是当革命最终以“人民”的名义把权力放回到一个人手中时,那么革命又如何解释它的合理性呢?于是,王权在英国重建,而且恢复王权的人正是那些多多少少都曾投身革命的人……这样,一方面是专制王权重现的危险,另一方面是对革命深刻的疑惧。英国人不得不试图找寻解决的方法……”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光荣革命”
A.以避免军事独裁为主要目标 |
B.只是反对专制并不反对王权 |
C.是看似合理实际并不合理的 |
D.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权所在 |
8.
1843年11月27日,英国驻广州领事要求租用广州石围塘围地,该块地皮本是中国商人潘绍光的物业。地主潘绍光同意出租,但要求英方必须补偿佃户搬迁损失二万两,否则不能强拆。由此可见广州租界
A.侵犯了清朝司法主权和农民利益 | B.是中方受制于英国而被迫划割 |
C.遭到当时国人痛恨并且强制收费 | D.由清人拥有所有权并收取租金 |
9.
1969年,尼克松总统同法国领导人戴高乐谈及中国问题,并希望从戴高乐那里得到一些建议。戴高乐认为:如果美国开始发展同中国的关系,那么意味着中国将可能进入联合国。会产生很大的国际影响,但是他不相信这会有什么糟糕的结果。这说明
A.中国崛起改变美法外交战略 |
B.法国极力阻挠中美关系改善 |
C.中美关系事关国际格局演变 |
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
10.
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
C.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
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
11.
从16世纪中后期起,传教士们追随欧洲探险家的脚步来到美洲,他们无惧危险,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前往土著村庄传道,寻找皈依者。法国神父布雷萨尼在1644年因传教而双手致残,但伤口痊愈后决定继续为上帝工作,因而发展了很多信徒。这说明
A.传播天主教义是海外探险的主题 |
B.宗教活动由经济需求推动 |
C.宗教为欧洲殖民提供了重要支撑 |
D.欧洲的宗教信仰优于美洲 |
12.
关于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财产,荣德生在1945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但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为国营。”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 |
B.国民党应把接收的财产归还日本 |
C.官僚资本出现恶性膨胀 |
D.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 |
13.
《宋史·选举志》载:“中兴以来,建太学于行都,行贡举于诸郡,然奔竟之风胜,而忠信之俗微。亦惟荣辱深沉,不由学校,德行道艺,取决糊名,工雕篆之文,无进修之志,视痒序(学校)如传舍(旅店),目师路如路人。”材料中作者
A.肯定政府大兴文教培养治世人才 |
B.鼓励创办私人学校 |
C.批评官学偏离立德育人的办学宗旨 |
D.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