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全球化进程中,英国的选择影响了世界,也影响了英国自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帝国的领土扩张有所缓和,“自由帝国主义”理论甚嚣尘上。多数英国人认为,自由贸易是英国最大的利益所在,与其保护帝国,不如保护海上通道。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的商品打开门户。
——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二战后,由于其与英联邦的经济联系,对廉价进口食品的依赖,以及不愿接受超国家权威的心态,所以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政府都不加入共同市场(即欧洲经济共同体)。但是英国的经济增长持续落后于其他欧洲大国之后,促使英国政府在1963年寻求加入共同市场。然而英国的请求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因为英国本身及其公认的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对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领导权构成威胁。直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英国才获准加入。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推行“炮舰政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全球化进程中英国的选择”。(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帝国的领土扩张有所缓和,“自由帝国主义”理论甚嚣尘上。多数英国人认为,自由贸易是英国最大的利益所在,与其保护帝国,不如保护海上通道。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的商品打开门户。
——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二战后,由于其与英联邦的经济联系,对廉价进口食品的依赖,以及不愿接受超国家权威的心态,所以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政府都不加入共同市场(即欧洲经济共同体)。但是英国的经济增长持续落后于其他欧洲大国之后,促使英国政府在1963年寻求加入共同市场。然而英国的请求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因为英国本身及其公认的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对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领导权构成威胁。直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英国才获准加入。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推行“炮舰政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全球化进程中英国的选择”。(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移风易俗是商鞅改革和孝文帝改革的重要着眼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国民风特点和中原看待秦国、北魏旧俗所体现的观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袭秦旧”与“进华夏”并举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北魏移风易俗的两种不同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时移风易俗的认识
材料一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 ·魏策三》
材料二 从服装和语言的改革说来,鲜卑旧服不合于“华夏衣冠”传统,也不适宜于中原农业社会的生活,鲜卑语言……不适宜于作全社会的交际工具。——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古今言者,胥以为商君变秦,为废仁义而即暴戾,若由文而退之野。是岂知商君之为缘饰秦人戎狄之旧俗,而使渐进于华夏之文耶?凡商君之法,多袭秦旧,而非商君之自我作古。——蒙文通《古史甄微 ·秦之社会》
材料四 此汉化政策其子孙遵行不替,及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其汉化程度更为增高,至宣武、孝明之世,则已达顶点,而逐渐腐化矣。然同时边塞六镇之鲜卑及胡化之汉族,则仍保留其本来之胡化,而不为洛都之所浸染……六镇鲜卑及胡化汉族既保持胡部特性,而不渐染汉化,则为一善战之民族,自不代言。--陈寅恪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国民风特点和中原看待秦国、北魏旧俗所体现的观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袭秦旧”与“进华夏”并举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北魏移风易俗的两种不同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时移风易俗的认识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华盛顿主持制宪和就任总统推动了美国早期宪政秩序的建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87年9月17日,制宪会议最后一天)主席起立,谈起这个问题。他说,他的处境限制了他,此前,对会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绪。现在,或许有人依然认为,他应该缄口不言,不过,他禁不住表达他的愿望:应该采纳刚才的这个建议。……制宪会议的许多代表,都提到过众议员人数太少,不足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他承认,他一直觉得,这是宪法中易于引起反对的部分之一;迟至此刻,他才支持这项修改意见,认为意义重大,看到它被采纳,会带来许多满意(麦迪逊注:主席介入制宪会议讨论,这是唯一的一次)。
——(制宪会议参与者)詹姆斯•麦迪逊著《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材料二华盛顿在1791年第一次使用否决权,否决了国会提出的一项关于选举国会议员的名额分配提案,理由是不合宪。……1791年2月,国会依宪法第一条第八款中关于国会有权通过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的原则,通过了建立合众国银行的法律。华盛顿在签署国会通过的法案之前,为慎重起见,向内阁成员征询建立合众国银行的“合宪性”的意见。……第二届华盛顿政府期间,有组织的派别在国会内已经公开出现……在1796年发表的离职演说中,华盛顿指出,结党营私是人类的通病,也是人类的弱点……一派为了保证自己政治上的安全,必然要绝对地剥夺另一派的自由,最终导致全社会所有人的自由受到剥夺。
——王希著《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为何说“他的处境限制了他,此前,对会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绪”?据材料一,指出华盛顿惟一的一次介入制宪会议讨论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华盛顿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对待党派政治的态度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与建国”的视角,说明华盛顿被称为“美国国父”的理由。
华盛顿主持制宪和就任总统推动了美国早期宪政秩序的建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87年9月17日,制宪会议最后一天)主席起立,谈起这个问题。他说,他的处境限制了他,此前,对会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绪。现在,或许有人依然认为,他应该缄口不言,不过,他禁不住表达他的愿望:应该采纳刚才的这个建议。……制宪会议的许多代表,都提到过众议员人数太少,不足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他承认,他一直觉得,这是宪法中易于引起反对的部分之一;迟至此刻,他才支持这项修改意见,认为意义重大,看到它被采纳,会带来许多满意(麦迪逊注:主席介入制宪会议讨论,这是唯一的一次)。
——(制宪会议参与者)詹姆斯•麦迪逊著《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材料二华盛顿在1791年第一次使用否决权,否决了国会提出的一项关于选举国会议员的名额分配提案,理由是不合宪。……1791年2月,国会依宪法第一条第八款中关于国会有权通过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的原则,通过了建立合众国银行的法律。华盛顿在签署国会通过的法案之前,为慎重起见,向内阁成员征询建立合众国银行的“合宪性”的意见。……第二届华盛顿政府期间,有组织的派别在国会内已经公开出现……在1796年发表的离职演说中,华盛顿指出,结党营私是人类的通病,也是人类的弱点……一派为了保证自己政治上的安全,必然要绝对地剥夺另一派的自由,最终导致全社会所有人的自由受到剥夺。
——王希著《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为何说“他的处境限制了他,此前,对会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绪”?据材料一,指出华盛顿惟一的一次介入制宪会议讨论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华盛顿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对待党派政治的态度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与建国”的视角,说明华盛顿被称为“美国国父”的理由。
3.单选题- (共16题)
4.
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古罗马法的具体规范对后世有普适性效果 |
B.古罗马法的法律技术适用于任何历史时期 |
C.古罗马法已经确立了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 |
D.古罗马法蕴涵的精神是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
5.
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这一“违宪”裁决直接表明美国总统
A.受到美国选民的制约 |
B.受到立法机关的制约 |
C.受到司法机关的制约 |
D.受到各州政府的制约 |
6.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这场运动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
7.
下图是1954年5月1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目露凶光的青龙,其标题是“红色中国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该期杂志中可能出现的评论是


A.莫斯科加强了对北京的控制 |
B.一个巨人决心把美国和西方赶出亚洲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会为联合国带来新的能量 |
D.周不打算改变任何人的反共立场,但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
8.
2016年1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正式成立,全球迎来了首个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美国认为,中国另起炉灶搞亚投行,是对传统全球金融秩序的挑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组织与上海合作组织性质相同 |
B.目的是摆脱世界银行对亚洲的金融控制 |
C.有助于提高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
D.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
9.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描述道:“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旗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对材料中所说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描述准确的是
A.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
B.多极化趋势出现 |
C.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
D.多极化格局形成 |
10.
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A.该碑刻反应出区域之间的商贸联系 |
B.会馆是功能完善的地方性商业中心 |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乡谊商人所组建 |
D.会馆为地域性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
11.
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其倡导者的思想极其守旧 |
B.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
C.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 |
D.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 |
12.
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持续增长的因素有

①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③融入区域经济集团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①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③融入区域经济集团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3.
《唐璜》从出版之日起,便在整个欧洲大陆造成了风暴一般的影响。鲁迅说,“其力如巨涛,直薄旧社会之柱石。余波流衍”。一时以拜伦为自己模仿的最大对象,写出自己心中“唐璜”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典型的如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
B.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
C.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
D.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
14.
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批判专制统治 |
B.倡导人性解放 |
C.捍卫人道精神 |
D.呼吁宗教宽容 |
15.
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 B.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
C.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学精神 | D.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 |
17.
“他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对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是
A.发现了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 |
B.提出时空的变化和结构与物质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 |
C.其理论使力学和天文学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 |
D.第一次将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赶了出去 |
18.
梁启超在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不包括
①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
②为宣传新思想而采取的策略
③西政与古事本质上一致
④国人对西方缺乏深入了解
①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
②为宣传新思想而采取的策略
③西政与古事本质上一致
④国人对西方缺乏深入了解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