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及近代的孔子形象的变化。
材料 古代及近代的孔子形象的变化。
古代 | 近代 | ||||
春秋战国 | 汉唐 | 宋至明清 | 维新运动 | 太平天国、新文化运动 | 袁世凯、蒋介石时期。 |
圣化: 被称赞为“天纵之将圣”矮化: 被嘲笑为“若丧家之犬” | 正统化及神化: 司马迁誉孔子为“素王”;唐代被封为“文宣王” | 僵化: 成为一位只会“以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被誉为“万世师表” | 维新化: 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被后人称为“穿西装的孔子” | 丑化或妖魔化: 太平天国将儒家经典称为“妖书”,对孔子“焚书毁像”;新化运动时“打倒孔家店”,吴虞痛骂孔子为“盗丘” | 圣化: 袁世凯和蒋介石曾一度复兴孔子“圣人”地位,复兴“尊孔”和儒家伦理道德。 |
——摘编自张荣明《孔子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十种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历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相比文艺复兴的新发展。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16世纪的欧洲沉溺于信仰的狂热之中,那是宗教改革和战争的时代。到了17世纪,信仰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变为哲学的思考和科学的理性精神。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也高举“理性”旗帜,但他们所崇尚的理性不同于17世纪的来自于神的天赋的理性,而在于更多地接近感官和经验现象。他们是批判现实的启蒙思想家和战斗的唯物主义者,他们不再沉迷于思想的领域,而是纯粹现实和世俗化了。——摘编自陈锐《略论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本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相比文艺复兴的新发展。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佛教东传,历经汉魏、两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初始之时,佛教与汉代盛行的黄老思想认同,有化胡之说;至魏晋时,佛玄合流。然而,这时期的佛教比较注重繁琐的章句解释和经院式的研究。到了唐代的惠能才把佛教从繁琐的章句中解放出来,把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变成对现世生活的重视,把心外佛变成心内佛,显扬大众化、平民化的禅宗,才确立真正中国的佛教。惠能首先推翻了佛祖的权威,打破了外在的偶像崇拜,人们只要有坚定的主观信仰,相信自己的内心,就可成佛。……其次强调“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反对向传统的经典学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禅宗与路德新教的共同点。
材料一佛教东传,历经汉魏、两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初始之时,佛教与汉代盛行的黄老思想认同,有化胡之说;至魏晋时,佛玄合流。然而,这时期的佛教比较注重繁琐的章句解释和经院式的研究。到了唐代的惠能才把佛教从繁琐的章句中解放出来,把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变成对现世生活的重视,把心外佛变成心内佛,显扬大众化、平民化的禅宗,才确立真正中国的佛教。惠能首先推翻了佛祖的权威,打破了外在的偶像崇拜,人们只要有坚定的主观信仰,相信自己的内心,就可成佛。……其次强调“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反对向传统的经典学习。
——《惠能的佛教革新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比较》
材料二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一番大革命。若把西方马丁路德们的宗教革命来与相比,我们不能不说毕竟是中国禅师们高明些。六祖(惠能)平日教人,并不看重念佛诵经,更不喜欢习禅打坐,也不教人出家修行,只把人心的知见,完全从外在、他在的对象中越离,而全体回归到内在、自在的纯粹知见即心本体上来。——钱穆《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禅宗兴起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禅宗与路德新教的共同点。
4.
科学的发展是多种因素融合的产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霞客(1589—(1641),明朝江阴人,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具有深远影响。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旅行。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经过考察,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中认为“岷江导江”的说法,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通过其作品,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徐霞客的科学成就,分析他取得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科学兴起与发展特点,并说明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启示。
材料一 徐霞客(1589—(1641),明朝江阴人,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具有深远影响。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旅行。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经过考察,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中认为“岷江导江”的说法,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通过其作品,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徐霞客的科学成就,分析他取得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科学兴起与发展特点,并说明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启示。
3.单选题- (共14题)
5.
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种民本思潮
A.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
B.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 |
C.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
D.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
6.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
B.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
7.
“一个基督徒家庭妇女在家洗碗扫地,跟一个神父在教堂讲道一样并无区别。……信徒与神职人员的区别只是侍奉岗位与分工的不同,而不是属灵地位与身份的不同。”材料的核心内涵是
A.反对教权主义 |
B.宣扬理性主义 |
C.要求推翻教会统治 |
D.否定神权存在 |
8.
朱熹要人们通过“格物”接受封建道德观念,王阳明则认为封建道德存在于人们心中,只要通过“致良知”就可以了。这反映出( )
A.封建专制思想日趋强化 | B.儒家认识论出现了分歧 |
C.心学逐渐脱离传统儒学 | D.心学旨在改造理学本原 |
9.
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A.打破欧洲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
B.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
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障碍 |
D.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和斗争精神 |
10.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出现三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三大悲剧家,他们都善于从传统的神话中寻取戏剧的题材,从观众所熟悉的故事中,体现存在于现实生活里面的思想感情上的激烈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而导致的不幸的遭遇。根据材料可推测这三大悲剧家的作品成功之处在于
A.顺应了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 |
B.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 |
C.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宗教情绪 |
D.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
11.
启蒙运动时期,盂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 |
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 |
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
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
12.
公元前5世纪,智者向年轻人传授文法、修辞、辩证法(哲学)三门课程,被称为“三艺”。智者的“三艺”教学
A.有利于对真理的探索 |
B.向雅典人提供开放教育 |
C.适应了民主政治的需求 |
D.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
13.
学者罗竹风在《宗教通史简编》中提到:“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文中“因信称义的潜台词”是指
A.精神自由和灵魂救赎自主权 | B.破除一切宗教的影响 |
C.依靠教阶制度和圣礼来得救 | D.为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
14.
元朝统一后,因所沿用的70年前的历法存在较大误差,不能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元世祖决定修改历法,并派郭守敬主持历法编纂工作。郭守敬等人经过数年努力,编纂出《授时历》,与现行公历的运行相差无几。这反映出
A.政府重视助推了科技的发展 |
B.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始终领先世界 |
C.古代科技均服务于农业生产 |
D.元统治者认识到科技的战略地位 |
15.
《诗经》共有诗歌305篇,是按《风》《雅》《颂》三类来编辑的,观察表格可以得知,在春秋中叶以前


A.南北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
B.诗歌在社会各阶层中全面普及 |
C.集中分布地文明程度高 |
D.当时国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
16.
读下图“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论语》”。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


A.竹简出土于汉墓,汉代制作 |
B.竹简内容是《论语》,春秋时期制作 |
C.书写材料是竹简,肯定不是汉代制作 |
D.字体是隶书,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 |
17.
清代帝王多有查禁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A.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
B.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重要原因 |
C.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
D.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