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6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教育存在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劳动使人“筋骨竦,气脉舒”;规定学生必须学习农学、谷梁、水利等知识;提倡“昼勤农圃,夜观书史”式的教育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劳动教育思想的意义。
材料一 中国古代教育存在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劳动使人“筋骨竦,气脉舒”;规定学生必须学习农学、谷梁、水利等知识;提倡“昼勤农圃,夜观书史”式的教育方式。
——摘编自杜成宪《颜元的劳动教育思想述评》等
材料二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制订了工厂制度,进行了教育和劳动结合的实验,以解决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工人的无文化状况。马克思充分肯定了欧文的实验,认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来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教育领域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1958年明确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指示。——摘编自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元的劳动教育思想并对其进行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劳动教育思想的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井田制、投田制、均田制到两税法,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四种税制。皇帝根据亲巯远近来决定其分配土地的多少以及税收负担的多少,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句结,逃迎税收.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纳税收。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究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仲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粮法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提出了并税式改革导致税上加税、愈演愈烈的著名命题,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得以整编简化,但随后这些名目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赋税持续攀升。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掉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
(3)综上所述,谈谈中国历史上税制演变的当代启示。
材料一 从井田制、投田制、均田制到两税法,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四种税制。皇帝根据亲巯远近来决定其分配土地的多少以及税收负担的多少,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句结,逃迎税收.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纳税收。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究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仲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粮法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提出了并税式改革导致税上加税、愈演愈烈的著名命题,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得以整编简化,但随后这些名目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赋税持续攀升。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掉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据《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共启示》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就曾倡议仿行印花税。1909年,日本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中报》、《东方杂志》等媒体也刊登了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清政府推行分税制的改革目标并未实现,却有利于规范和统一税收制度,清末税制改革遭遇重重阻力,许多新的税制在筹议、设计、立法甚至推行中纷纷流产,由于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狐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据《辛亥革命前后税制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制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
(3)综上所述,谈谈中国历史上税制演变的当代启示。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研究英国的崛起,不能忽视其文化的保守性,但也不能不看到其文化的创新性。英国文化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史实:英国是工业革命最早的国家,领先世界上所有国家,它的工业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是第一个全球金融资本中心,它的商业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拥有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它的海洋和军事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率先建立了现代意义的议会民主制度,它的政治文化具有创新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从一个偏远落后的‘新大陆’成长为发达国家”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英美崛起的共同之处。
材料一 研究英国的崛起,不能忽视其文化的保守性,但也不能不看到其文化的创新性。英国文化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史实:英国是工业革命最早的国家,领先世界上所有国家,它的工业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是第一个全球金融资本中心,它的商业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拥有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它的海洋和军事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率先建立了现代意义的议会民主制度,它的政治文化具有创新性。
——摘自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从1776年之后,这些新独立的美国人不断进行政治创新,逐步把允诺的独立自由变成了现实……从一个偏远落后的“新大陆”成长为发达国家,不能单纯地以其自然资源或人口资源来解释,因为俄罗斯、加拿大等在这些方面同样拥有这些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却都未能持续地发展。富尔顿也不是于某个明媚的日子里在巴黎“发明了”蒸汽船,托马斯·爱迪生把电力引入到城市……创新者不择手段地为某项解决办法谋求大众化应用。——摘编自哈罗德·埃文斯《美国创新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举例说明英国在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上的“工业文化”创新。(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从一个偏远落后的‘新大陆’成长为发达国家”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英美崛起的共同之处。
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早在苏区时代,中国共产党就先后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颁布了《婚姻暂行条例》,该条例以男女结婚自愿,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原则制定,并禁止早婚、纳妾,破除童养媳、买卖婚姻、租妻等种种陋习。边区政府规定男女结婚必须向村或单位申请出具介绍信,并在区级以上政府登记结婚,最后领取结婚证明书。但上述措施在执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为此,赵树理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创作了《小二黑结婚》,该小说被改编成剧本,通过各式各样的地方剧搬上舞台。1950年,以《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为蓝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改革的意义。
材料 早在苏区时代,中国共产党就先后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颁布了《婚姻暂行条例》,该条例以男女结婚自愿,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原则制定,并禁止早婚、纳妾,破除童养媳、买卖婚姻、租妻等种种陋习。边区政府规定男女结婚必须向村或单位申请出具介绍信,并在区级以上政府登记结婚,最后领取结婚证明书。但上述措施在执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为此,赵树理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创作了《小二黑结婚》,该小说被改编成剧本,通过各式各样的地方剧搬上舞台。1950年,以《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为蓝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行。
——摘编自王歌雅《中国现代婚姻家庭立法研究》等
(1)根据材料指出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改革的原因及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改革的意义。
5.
(历史修选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和会之后,山东悬案成为影响中国和美国国内政治乃至远东和太平洋国际局势的重要问题,也是华盛顿会议必须解决的问题。日本政府清楚,在形势变化之后,日本就不可能完全维持在山东的特权了。因此,日本在会前多次要求与中国直接交涉山东善后问题,以期能保留较多权益。但都遭到了中国的拒绝。日本转而请求美国调停,最后达成妥协。鲁案交涉长达两个月零4天,共举行了36次会议。美国在此期间不断向中日双方施加压力。1月27日,中日达成协议,2月4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日本也不是毫无所得。首先,日本仍然可以控制胶济铁路五到十年,仍然保持着在山东的经济优势。其次,日本在满蒙的既得利益没有受到触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山东悬案的解决对远东和太平洋国际局势的影响。
材料 巴黎和会之后,山东悬案成为影响中国和美国国内政治乃至远东和太平洋国际局势的重要问题,也是华盛顿会议必须解决的问题。日本政府清楚,在形势变化之后,日本就不可能完全维持在山东的特权了。因此,日本在会前多次要求与中国直接交涉山东善后问题,以期能保留较多权益。但都遭到了中国的拒绝。日本转而请求美国调停,最后达成妥协。鲁案交涉长达两个月零4天,共举行了36次会议。美国在此期间不断向中日双方施加压力。1月27日,中日达成协议,2月4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日本也不是毫无所得。首先,日本仍然可以控制胶济铁路五到十年,仍然保持着在山东的经济优势。其次,日本在满蒙的既得利益没有受到触动。
——摘自刘笑盈《美日在华争夺与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山东悬案得以解决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山东悬案的解决对远东和太平洋国际局势的影响。
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詹姆斯门罗,美国第5任总统。从1787年起,美国就批准宪法问题分裂成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门罗积极支持以杰斐逊为首的、反对批准宪法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当时称之为反联邦派,以抗衡汉密尔顿为首的、拥护批准宪法的大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集团的保守派当时称之为联邦派。在对外政策上,汉密尔顿坚持执行亲英政策,门罗则追随杰斐逊,主张摆脱英国政治和经济的羁绊,坚持反对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杰伊条约,并大力宣扬法国革命,提倡与法国保持友好关系。
1816年门罗当选总统,在政治上坚持推行折中调和的方针。为了团结联邦派,曾南北周游,使两派没有分裂,在一定范围内趋于合作,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和睦时期”。
1823年,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这就是《门罗宣言》,提出“在已经获得、并维护自由独立情况下的美洲大陆各国,今后不得被任何欧洲列强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受到拉丁美洲各国的欢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门罗宣言》的作用与实质。
材料:詹姆斯门罗,美国第5任总统。从1787年起,美国就批准宪法问题分裂成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门罗积极支持以杰斐逊为首的、反对批准宪法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当时称之为反联邦派,以抗衡汉密尔顿为首的、拥护批准宪法的大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集团的保守派当时称之为联邦派。在对外政策上,汉密尔顿坚持执行亲英政策,门罗则追随杰斐逊,主张摆脱英国政治和经济的羁绊,坚持反对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杰伊条约,并大力宣扬法国革命,提倡与法国保持友好关系。
1816年门罗当选总统,在政治上坚持推行折中调和的方针。为了团结联邦派,曾南北周游,使两派没有分裂,在一定范围内趋于合作,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和睦时期”。
1823年,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这就是《门罗宣言》,提出“在已经获得、并维护自由独立情况下的美洲大陆各国,今后不得被任何欧洲列强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受到拉丁美洲各国的欢迎。
——摘自朱庭光主编《世界历史名人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门罗的政治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门罗宣言》的作用与实质。
2.单选题- (共15题)
7.
陈乐民在《欧洲文明扩张史》中写道:“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这表明
A.罗马文明渗透有希腊文明特质 |
B.希腊文明有明显的侵略特征 |
C.民主政治推广到罗马帝国全境 |
D.罗马法逐渐演变成为万民法 |
8.
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1853年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反映
A.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 |
B.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
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D.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
9.
下表鸦片战争期间中英调兵速度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调出地 | 调入地 | 时间 |
安徽 | 浙江镇海 | 46天 |
四川 | 广东广州 | 79天 |
陕甘 | 浙江 | 约90天 |
孟买 | 澳门 | 25天 |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清朝对军队难以有效控制 |
B.先进科技影响了兵力调动 |
C.英军完全控制了水路交通 |
D.中英交战双方都缺少增援 |
10.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宣称:中国的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的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破坏无遗,中国的抗战是为了维护其领土主权的完整以及上述国际公约的尊严,深信各友邦将会予以同情,必能充分履行各国在国际条约下所应尽的义务。材料表明国民政府旨在
A.调动中国人民的抗战积极性 |
B.督促西方大国放弃缓靖政策 |
C.倡议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D.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抗战 |
11.
太平天国对旧的文风加以改革,要求“要实叙其事”,“语文确凿”,一切奏章文谕“更当朴实明晓”,反对拘泥于“八股六韵”和“空言无补”的时文;提倡“文以纪实,浮文所在必删;言贵从心,巧言由来当禁”的朴实通俗的新文风。据此推断太平天国时期
A.维护拜上帝会的教义教规 |
B.实为提倡白话文的先声 |
C.仍然采用森严的等级制度 |
D.彻底否定传统儒家学说 |
12.
请看下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 |
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 |
C.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
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 |
13.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柜子上写着“核战争”三个字,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该漫画说明当时


A.世界冷战格局正在形成 |
B.美苏寻求建立国际战略平衡 |
C.古巴导弹事件持续升级 |
D.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态势 |
14.
1566年后,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先后开放海禁。有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这表明
A.明王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
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
C.海禁是倭寇猖獗的原因之一 |
D.倭患解除促使海禁政策瓦解 |
15.
唐代铜镜质量上乘,厚重大气,纹饰富贵端庄;宋代铜镜的纹饰除素镜外,图纹题材趋于缠枝窜绕花卉、花鸟、连钱、神仙人物故事、八卦、商标铭号为主。这反映了
A.宋代铜镜铸造业走向了衰落 |
B.宋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
C.“官民竞市”有利经济发展 |
D.唐代繁荣盛行奢靡风气 |
16.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表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其中,19世纪中期的流行词汇是
时期 | 流行词汇 |
15、16世纪 | 新航路、新教 |
17、18世纪 | 革命、殖民扩张 |
19世纪中期 | |
表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其中,19世纪中期的流行词汇是
A.工业家、社会主义 |
B.理性、危机 |
C.进化论、浪漫主义 |
D.垄断、罢工 |
17.
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种现象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
B.直接推动自然科学的产生 |
C.强化了罗马教皇的宗教地位 |
D.有利于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
18.
1926年,王国维先生作《桐乡徐氏印谱序》指出,近代出土的兵器、陶器、玺印、货币等古物上的六国文字(见下图)与殷周的古文、秦国的文字和秦统一后的小篆不同,这实际是那时当地的通用文字。这反映出


A.小篆是战国时期各国通用文字 |
B.战国文字存在多元化发展现象 |
C.夏商周历史都有传世文献可证 |
D.战乱导致了部分区域文明消失 |
19.
1894年7月9日《申报》:“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这一观点
A.是对洋务运动客观公正的评价 |
B.折射出盲目自大的传统华夷思想 |
C.准确地预测了中日战争的走向 |
D.是对中国近代工业化成就的认可 |
20.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14年以来,中央逐渐改革户籍制度,到2016年9月,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据此分析户籍制度的改革
A.符合对外开放引进人才的需要 |
B.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C.利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
D.导致了城市规模日益庞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