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2.单选题- (共8题)
2.
英国的格雷斯顿评价鸦片战争说:“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没有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
B.作者在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
C.作者认为英国是在保护自由贸易的原则 |
D.作者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
3.
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时间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江西 | 山东 | 直隶 |
1926年 6月 | 647,766 | 8144 | 38,150 | 4120 | 1153 | 284 | 1342 |
1927年6月 | 700,000 | 8144 | 4,517,140 | 2,502,600 | 382,617 | 284 | 360 |
A.南昌起义 |
B.国民革命运动 |
C.红军长征 |
D.中国共产党诞生 |
4.
1954年3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小标题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该期杂志“封面”反映的是
A.“北约”和“华约”全面对抗局面正式形成 |
B.《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 |
C.广大亚非国家排除西方干扰,独立自主召开万隆会议 |
D.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即将召开 |
5.
《唐国史补》记载,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江东节度使薛兼训因越人不善机杼,乃访求军中未婚者,厚给资财,令其去北方娶织妇为妻以归,“岁得数百人,由是越俗大化,竞添花样,绫纱妙称江左”。这表明此时
A.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
B.棉纺织技术向闽粤地区扩展 |
C.私营纺织作坊不断推广 |
D.北方丝织技术仍然占据优势 |
6.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
7.
林则徐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
A.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
B.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
C.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 |
D.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 |
8.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