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2019年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B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00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8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12处设有市舶使,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了市舶条或市舶法…….进出口货物达3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784—1846年)
年份
总额
制成品(%)
粮食(%)
原料(%)
1784—1786
20386
2144(10.5)
8657(42.4)
9585(47.1)
1814—1816
64741
731(1.1)
27602(42.6)
36408(56.3)
1844—1846
81963
3544(4.3)
27386(33.4)
51033(62.3)
 
英国出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784—1846年)
年份
总额
棉织品(%)
毛织品(%)
其他纺织品(%)
其他制成品(%)
粮食和
原料(%)
1784—1786
12630
744(6.0)
3700(29.2)
1334(10.6)
4858(38.3)
2032(15.9)
1814—1816
44474
18742(42.1)
7855(17.7)
3628(8.2)
7783(17.5)
6455(14.5)
1844—1846
58420
25835(44.2)
8328(14.2)
6349(10.9)
10922(18.7)
6986(12.0)
 
材料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40年来的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货物贸易进出口既是我国开放性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支撑。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9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贸易大国。改革开放推升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实惠,“中国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中国奇迹”向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说明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出口贸易呈现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奇迹”出现的原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5年的“五卅运动”直接促成了英、美、日等十二国与北洋政府的北京关税特别会议召开。1927年7月,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发起关税自主运动,广大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南京国民政府遂开始了关税改革。1928年7月宋子文与马克漠所定条约签字,美国第一个同意中国关税自主。在该条约《整理中关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中规定:“历来中、美两国所定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拆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分别与国民政府进行缔约谈判,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1928年12月7日,中国颁布海关进口税则,税率分为7级,最低税率为7.5%,最高税率为27.5%。

——摘编自易继苍《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作用。
3.
   材料  1936年2月,西班牙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成立了以左翼共和党人为首的共和政府,并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这引起了西班牙法西斯势力的仇视,并发动反对共和政府的叛乱。30年代的法国全国上下都不希望再一次发生世界大战,对战争充满了厌恶。德意已开始积极地支持佛朗哥叛军,如果法国仍然向西班牙共和政府提供援助,那么西班牙内战就很可能升级成一场整个欧洲的冲突。法国想通过“不干涉”政策为其它国家做好榜样,以此希望德国和意大利也会循规蹈矩,这样就不会使战争扩大。法国实行“不干涉”政策后,使西班牙共和政府陷入了孤立,它得不到国外的援助,而佛朗哥叛军则能从德国和意大利获得大量的军事援助,最终内战以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对西班牙的“不干涉政策”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王利《探析法国在西班牙内战中的“不干涉”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不干涉”政策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苏颂(1020—1101),字子容,泉州人。官至宋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晚年入阁拜相。苏颂在开封府任职时,他“建请浚自盟、白沟、圭、刀四河,以疏畿内积水”,兴修水利,保田防灾。在杭州任内,他把凤凰山的泉水引入市区,做自来水用,造福于百姓。在淮南转运使任内,他见到因饥荒造成哀鸿遍野的惨景,立即上书为百姓请求救济,同时谋划赈救后如何保持物价平稳,流民如何归业安居等。当时各地争修寺院,皇帝也滥赐匾额,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苏颂挺身而出为百姓请命:“臣欲乞朝廷明立条约,今后不许特创寺院宫观。”对违法而建的寺院“并令州县检括指挥一切毁拆”。苏颂关心民疾,体恤百姓,深为皇帝所知。熙宁九年正月,苏杭地区再次闹灾。在选任地方长官时,神宗称“苏颂仁厚,必能抚安吴人。”

——摘编自白寿蠡《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苏颂为官时的主要政绩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颂为官行政之道。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反映出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现象。话剧的梗概如下:
第一幕:戊戌改变后的某个上午,裕泰茶馆开业,掌柜王利发迎接各路茶客,有旗人前来歇腿喝茶的,有喝茶唱京戏的,有观赏斗蟋蟀的。刘麻子要把康六家十五岁女儿康顺子卖给70—岁庞太监当老婆。茶馆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但常四爷偏要谈国事,一句“大清要完”,被请吏抓去坐牢。秦仲义说要去办工厂,搞实业救国。
第二幕:民国初年茶馆渐衰,王利法迎合潮流实行改良,仍然难以为继。茶馆展现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画面;常四爷出狱;康顺子母子逃出宫外;刘麻子被砍了头……茶馆生意清淡,特务、兵痞常来敲诈勒索。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茶馆已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更大。物价飞涨,有名的艺人一次演出挣不上一顿饭钱。常四爷已难以生存,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法的茶馆就要被人霸占。他们含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暗,而大街上出现了阳光。
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的知识,从上述话剧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话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7题)

6.
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
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B.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C.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
7.
下图漫画选自英国《一周》杂志网站。方框中英语的意思是:美国的“三大政治机构”。该漫画的寓意是,当今美国
A.三权分立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B.政党斗争导致国家走向分裂
C.总统个人把持国家行政大权
D.总统与国会的矛盾日趋激化
8.
19世纪末,中国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社会矛盾,而这种冲突首先表现为反外国教会的斗争。这种“冲突”
A.表明洋务运动成果显著
B.体现了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
C.以南京为中心迅速发展
D.是列强首次联合侵华的结果
9.
下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记述内容
出处
南阳太守召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
《汉书·召信臣传》
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
《大唐六典》
河渠令诸以水溉田,皆从下始,仍先稻后陆
宋《庆元条法事类》
若有违反水法多浇地亩,每亩罚小麦一石
元朝《洪堰制度》
 
A.历代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
B.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
C.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管理
D.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
10.
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
年份
人口(百万)
粮食种植面积(百万公顷)
粮食单产(千克)
1400
72
19.8
1036
1650
123
32.0
1095
1750
260
48.0
1544
1820
381
59.0
1840
 
A.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
B.生产力取得了质的突破
C.支撑起了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
D.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
11.
1991年7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私有化法》,根据这部法律,到1992年底,苏联有将近一半的工业企业将脱离国家控制。由此可知,该法律
A.使苏联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B.促进苏联尝试推行了国家资本主义
C.不利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表明苏联全盘接受了市场经济模式
12.
在莎士比亚盼历史剧中,分裂叛逆者总要落得失败的下场。莫里哀(1622-1673)等作家在作品中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因为古典主义是在绝对王权的提倡与监护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要求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两人的文学作品都
A.打着复兴古典旗号
B.反映资产阶级时代要求
C.属于浪漫主义流派
D.倡导民主、法治和自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