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民族斗争尖锐,由兵部掌管全国邮驿事务,具体过问邮驿的规约条令、人事调配、递马配备等;枢密院分管驿马的发放、颁布驿递的凭信符牌。传递政府公文、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分“急脚递”“马递”和“步递”数种。“步递”用于一般文书传递,为接力步行传递。“马递”用于紧急文书传递,骑马传递。“急脚递”用于紧急情况下军事文书的“特快传递”,岳飞一日之内在前线接到12道金牌,回京城临安后被秦桧陷害,就是由“急递铺”传送的朱漆金字牌招回的。当时的《金玉新书》,内有邮驿刑律51条,邮驿递铺组织管理54条,有关赏格10条,共115条。
长沙邮件检查所致湖南邮政管理局函中称:“值此非常时期,邮政之业务固以传递迅速为要,而检查业务以普遍严密为急,果能双方并顾,不仅交通便捷,而敌探汉奸以及反对政府与反对主义之一切秘密可赖于发觉破获,而戢其阴谋以巩固抗战之信念与胜利,而达民族复兴之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邮件检查制度的影响。
材料一 宋朝,民族斗争尖锐,由兵部掌管全国邮驿事务,具体过问邮驿的规约条令、人事调配、递马配备等;枢密院分管驿马的发放、颁布驿递的凭信符牌。传递政府公文、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分“急脚递”“马递”和“步递”数种。“步递”用于一般文书传递,为接力步行传递。“马递”用于紧急文书传递,骑马传递。“急脚递”用于紧急情况下军事文书的“特快传递”,岳飞一日之内在前线接到12道金牌,回京城临安后被秦桧陷害,就是由“急递铺”传送的朱漆金字牌招回的。当时的《金玉新书》,内有邮驿刑律51条,邮驿递铺组织管理54条,有关赏格10条,共115条。
——摘编自晓宇《中国古代邮政(一)》
材料二 抗战时期,日伪方面企图以邮政渠道传递宣传品,或进行间谍活动的情况难以弥举,如“敌方勒令失陷各地住民以家属戚属邻居关系,通函逃难在国军所辖境内之民众,称道敌军并无虐待及维护情形,勒令回家,此项强迫及宣传之函件,影响我军民抗敌心绪”。长沙邮件检查所致湖南邮政管理局函中称:“值此非常时期,邮政之业务固以传递迅速为要,而检查业务以普遍严密为急,果能双方并顾,不仅交通便捷,而敌探汉奸以及反对政府与反对主义之一切秘密可赖于发觉破获,而戢其阴谋以巩固抗战之信念与胜利,而达民族复兴之目的。”
——廖发堂《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邮件检查制度述论——以湖南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个时期邮政(驿)制度的相同职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邮件检查制度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汉代,皇帝会诏令地方对政绩突出、表率一方的地方官按祠祭。桂阳太守许荆“为设丧祭婚烟制度,使知礼禁……桂阳人为立庙树碑”;淮平大尹侯霸政理有能名,“临淮吏人共为立祠,四时祭焉”。政府统一祭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各地居民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华阴有太华山祠、江都有江水祠等。同时,人们为“攘除凶灾,御止疫鬼”祭祀门神,为长生拜祭西王母、司命,为祈福祥与富贵尊荣祭祀灶神。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乡村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祭祀地方保护神——社神;腊祭是“岁终大祭”,阖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洁祀祖先,然后按次序列于先祖之前,依次向尊长进酒祝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间信仰相比,民国时期社会信仰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在汉代,皇帝会诏令地方对政绩突出、表率一方的地方官按祠祭。桂阳太守许荆“为设丧祭婚烟制度,使知礼禁……桂阳人为立庙树碑”;淮平大尹侯霸政理有能名,“临淮吏人共为立祠,四时祭焉”。政府统一祭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各地居民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华阴有太华山祠、江都有江水祠等。同时,人们为“攘除凶灾,御止疫鬼”祭祀门神,为长生拜祭西王母、司命,为祈福祥与富贵尊荣祭祀灶神。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乡村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祭祀地方保护神——社神;腊祭是“岁终大祭”,阖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洁祀祖先,然后按次序列于先祖之前,依次向尊长进酒祝寿。
——摘编自贾艳红《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等
材料二 据统计,河北井陉县原有自然神坛庙14处,到民国年间无一保留;河南滑县原有自然神坛庙22处,到民国年间仅剩1处,有的地方虽然坛庙尚存,但已没有什么祭祀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东南沿海地区的乡村,“昔年巨族皆建祠堂,今存者什之一”,祭祀活动难以为继。民国实行信教自由政策,1913年全国天主教徒130万,1932年达到250余万。中华民国公布“废除卜筮、星相,巫觋、堪舆办法”,“取缔经营迷信物品办”,视“逃信为进化之障碍”,贵州仁怀跳大神、巫蛊等活动“奉文禁革,其习渐息”;上海法华乡,延巫治病之风“稍戢矣”。——摘编自赵英兰、贾小壮《民国时期社会信仰态势嬗变之缘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信仰发展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间信仰相比,民国时期社会信仰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中国封建主义盐务管理制度已“弊窦百出”,加上清王朝垮台,政局混乱,省自为制,“盐枭活跃,倍徙平时”,至1913年时,“盐务腐败,已达极点”。
为此,北洋政府开展了广泛的盐务改革。1913年12月,公布《盐税条例》,将从前各项课税名目一律删除,改征统一税,统一税率每担2.5元。同时,又对盐场进行进行整顿,裁撤产量少,质量差的不合格盐场。1914年2月,又公布了《盐务稽核总、分说章程》。章程规定,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在各产盐地方设立稽核分所。“征收一切盐税盐课”。1914年,北洋政府开始在直隶、河南两地74县废除封建专商垄断的运销体制,实行自由贸易。此后,全国各地又有一些县陆续开放了食盐贸易。到1931年,全国已有近半数的县实行了自由贸易,同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任何人,不得垄断”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作用
材料 清末,中国封建主义盐务管理制度已“弊窦百出”,加上清王朝垮台,政局混乱,省自为制,“盐枭活跃,倍徙平时”,至1913年时,“盐务腐败,已达极点”。
为此,北洋政府开展了广泛的盐务改革。1913年12月,公布《盐税条例》,将从前各项课税名目一律删除,改征统一税,统一税率每担2.5元。同时,又对盐场进行进行整顿,裁撤产量少,质量差的不合格盐场。1914年2月,又公布了《盐务稽核总、分说章程》。章程规定,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在各产盐地方设立稽核分所。“征收一切盐税盐课”。1914年,北洋政府开始在直隶、河南两地74县废除封建专商垄断的运销体制,实行自由贸易。此后,全国各地又有一些县陆续开放了食盐贸易。到1931年,全国已有近半数的县实行了自由贸易,同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任何人,不得垄断”
——摘编自丁长青《民国盐务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作用
2.单选题- (共33题)
4.
1905年,清廷成立巡警部,下设有消防处。消防队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作“统带”,副职称作“邦带”。皇家消防队队员是从年轻力壮、忠于皇帝的太监中挑选出来的,其职责是驻守皇宫、西苑和颐和园,保障皇家安全。可见,当时中国
A.皇家消防呈现明显的等级性 |
B.社会消防实现了近代化 |
C.消防事业呈现中西结合色彩 |
D.近代消防体系逐渐确立 |
5.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行的货币,称为“抗币”或“边币”。在与法币、伪币和土杂钞共存交错的斗争环境下不断壮大,并逐步树立起信誉,占据了市场。这些“抗币”或“边币”的发行
A.阻止了日本的经济掠夺 |
B.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建设 |
C.主导了国统区金融市场 |
D.奠定了抗战的物质基础 |
6.
八路军某指挥官在全国抗战初期的一次战役后说:“(中央军队)对主要点应固守,而不应到处守,应行决战防御与运动战,应集中优势兵力、飞机、大炮于决战点。至于他们军官的调动、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对群众关系的改善,都是他们很重要的问题。”这一说法
A.总结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做法 | B.改善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处境 |
C.蕴含着抗战胜利的正确策略 | D.指出了国民党的消极抗日意图 |
7.
某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配合了国民大革命运动 |
C.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转移 |
D.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
8.
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扩大红军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迫切任务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犯了右倾投降主义严重错误 |
B.从时局出发做出了正确决策 |
C.对中国革命的目标认识模糊 |
D.摒弃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9.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货币种类繁多,仅“四行号”发行的货币就有15个币种、136个券种。1932年伪满政府规定,“货币制造及发行权属于政府,由满洲中央银行代行之。”这本质上反映了
A.东北政局从混乱走向统一 |
B.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C.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 |
D.国家干预经济的世界潮流 |
10.
20世纪20年代末,中共早期领导人面对“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的客观现实,提出了将“农民军''改造为无产阶级军队的主张,并通过组织和思想改造的方式推进。这一举措
A.有利于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B.奠定了国民革命运动的群众基础 |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D.强调了中共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 |
11.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
A.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 |
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
D.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 |
12.
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
A.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
B.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 |
C.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 |
D.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 |
13.
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
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
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 |
14.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指出:中国国内的革命形势正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这一路线的确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致力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B.将工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
C.坚持苏联城市中心的道路 |
D.独立自主逐步的走向成熟 |
15.
下图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某一时期中共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 1921年和1922年
B. 1937年和1938年
C. 1927年和1928年
D. 1949年和1950年

A. 1921年和1922年
B. 1937年和1938年
C. 1927年和1928年
D. 1949年和1950年
16.
如图是出土于四川邛崃花牌坊地区井盐画像砖拓片。画面上,在起伏的山峦间,左边是一高大井架,四人在吸卤,有槽将盐卤引入如角的灶锅内,有三人在灶旁操作,山间另有五人在背柴和狩猎。这反映出当时四川


A.所产井盐品质极高 |
B.民间生活富足太平 |
C.资源开采具有协作特征 |
D.农业生产劳作的繁忙性 |
17.
明清时期,湖州蚕农有一种独特的植桑技术。他们为了使桑树长得更好,在桑树长到七八尺时,便将桑树顶枝剪断,使桑树不再长高,而是横向发展,长出更好、更多的桑叶。材料可反映出当时湖州
A.纺织业生产的技术发达 |
B.发展丝织业的条件较优越 |
C.种桑养蚕技术全国领先 |
D.丝织业商品化的趋势明显 |
18.
1934年上海各工厂用工数下降比率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A.西方的经济危机冲击了中国经济 |
B.日本全面侵华不利中国经济发展 |
C.国共内战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冲击 |
D.自然经济破坏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19.
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
A.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 |
B.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 |
C.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 |
D.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20.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征收的正规关税是相当低的,约在值百抽二和值百抽四之间,但海关官吏经常索取一倍于此的钱财勒索高达三、四倍的事件也非罕见。这种状况
A.有效维护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
B.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 |
C.有利于缓解清廷的财政负担 |
D.妨碍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流 |
21.
北宋时开始出现信用交易,叫做“赊”或“赊卖”。同业商行的行商出卖行货不用现钱凭信用设贷,一定时期后再付还价钱,彼此通济。赊买行货,须有富户三五人以上作保,写立期限文字。如无人保,只有赊买人写立欠钱文字,发生纠纷,官府不予受理。这反映北宋
A.设贷联保可杜绝信用事件 |
B.商业繁荣和商行组织发达 |
C.政府放松了对市场的管理 |
D.交子在全国各地普遍通行 |
22.
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此项改革使国民政府
A.集中力量应对战争的紧张局势 |
B.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
C.保障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
D.加强了经济金融的管理和垄断 |
23.
江苏省一些地区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蚕桑,沪宁铁路沿线常能见到大片的桑田:“长江一带、汉水流域以及各铁路线附近,海滨淤泥积涨之地,种棉之地,年有扩张”。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A.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工农业同步发展 |
B.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市场 |
C.资本主义势力随铁路的修建深入内地 |
D.铁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发展 |
24.
下表反应出褔州茶叶出口猛增。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1853—1859年福州口岸出口茶叶数量(单位:百磅)


A.福建茶叶生产迅速扩张 |
B.内外战争的冲击 |
C.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D.英国市场的需求 |
25.
王守仁将陆九渊“本心”的概念发展为“良知”。在王守仁的弟子王钱进一步阐发“良知”的基础上,李贽又将“良知”的概念发展为“童心”。这表明,陆王心学
A.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 |
B.传承了士林实学风气 |
C.颠覆了儒家思想核心 |
D.开创了三教合流局面 |
26.
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这反映出
A.秦国对西周制度与文化的坚守 |
B.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 |
C.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 |
D.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 |
27.
1918年11月11日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发表了题为《劳工神圣》的演讲他说:“此次世界大战争,协约国竞得最后胜利,可以消灭种种黑暗的主义,发展种种光明的主义……我们四万万同胞,直接加入的除了在法国的十五万华工,还有什么人!这不算怪事!”他充满激情和向往地宣告:“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呵!”。这一现象表明
A.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
B.马克思主义成为普遍共识 |
C.社会运动的发展出现新趋向 |
D.一战结果影响了中国社会进程 |
28.
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 | B.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 |
C.“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 | D.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 |
29.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惊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
B.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
C.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 |
D.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
31.
20世纪初,梁启超一方面吸收了启蒙运动中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另一方面又认为“作为群体自由基本前提的个体自由不存在了”。响他出现这一思想的上要因素是
A.深受专制思想的影响 |
B.君主立宪的立场决定 |
C.民族主义的历史使命 |
D.保皇思想仍根深蒂固 |
32.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A.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
C.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
33.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
34.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文的前言中说:“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下列说法中与钱穆先生这段话观点最接近的是()
A.历史认识都是从现实出发的人 | B.历史与现实是相互影响的 |
C.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 | D.历史认识应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去 |
35.
明清督抚制度在内容上承袭了秦汉以来的近官出监地方的监察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与汉朝的分州监察的刺史制度和使者巡行制度、唐代节度使制度等都有着历史上的渊源。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督抚制度
A.突出监察与行政分权要求 |
B.继承发展了前朝政治制度 |
C.顺应了君主专制强化诉求 |
D.背离了中央集权发展趋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