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理性的曙光
17、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启蒙运动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的天才们不单只是哲学家或某个方面的学者,最重要的是他们极其关注社会,更加具有批判的精神和意识。这些人就如恩格斯所说的,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在这些启蒙学者的眼中,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了。
(2)“十八世纪的天才们……极其关注社会”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谈谈法国的1875年宪法是怎样实践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17、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启蒙运动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的天才们不单只是哲学家或某个方面的学者,最重要的是他们极其关注社会,更加具有批判的精神和意识。这些人就如恩格斯所说的,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在这些启蒙学者的眼中,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了。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共和国总统,由国民会议依绝大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众议院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节选自法兰西共和国宪法(1875年)
(1)以法国为例,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不合理的东西”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启蒙思想家为此提出的政治主张。(2)“十八世纪的天才们……极其关注社会”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谈谈法国的1875年宪法是怎样实践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2.
昨天的新闻
《纽约时报》自19世纪中期创刊以来,长期占据美国乃至西方主流媒体的领袖地位。该报曾观察和记录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变迁。
《纽约时报》关于近代中国报道的一览表(节选)
(1)上表中,《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事件?
(2)任选上述其中一个事件,全面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三个事件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
《纽约时报》自19世纪中期创刊以来,长期占据美国乃至西方主流媒体的领袖地位。该报曾观察和记录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变迁。
《纽约时报》关于近代中国报道的一览表(节选)
序号 | 时间 | 标题 | 内容摘要 |
1 | 1857年1月23日 | 英国海军进攻广州,攻陷两广总督府 | 星期二一大早,英军开始新一轮火力攻击,并且非常猛烈,……从英国军舰上发射的炮弹,把广州城墙轰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
2 | 1879年4月23日 | 首家机器棉纺织厂在上海建立 | 他们相信大清国显而易见的命运就是,向世界学习一切和艺术、科学、制造业有关的事情。 |
3 | 1911年10月14日 | 革命军在武昌宣布成立共和制政府 | 武昌已经宣布成立共和政权。一支强大的革命军武装力量已从汉口开拔,准备与来自北方的清国皇家部队交战。一场大的战斗预计在两日内爆发。 |
(1)上表中,《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事件?
(2)任选上述其中一个事件,全面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三个事件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
3.
国书的“较量”
十八世纪末英国与清朝政府间的国书,折射出两国的社会现状。透过书信,我们可窥见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态度和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9月,马戛尔尼面见乾隆帝,递交国书,代表英国政府向清政府提出了七个请求:
(1)允许开放宁波、舟山、天津、广州之中一地或数地为贸易口岸
(2)允许英国商人比照俄国之例在北京设一仓库以收贮发卖货物,在北京设立常设使馆
(3)允许英国在舟山附近一岛屿修建设施,作存货及商人居住
(4)允许选择广州城附近一处地方作英商居留地,并允许澳门英商自由出入广东
(5)允许英国商船出入广州与澳门水道并能减免货物课税
(6)允许广东及其他贸易港公表税率,不得随意乱收杂费
(7)允许英国圣公会教士到中国传教
材料二:1793年10月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回信:
“……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凡外藩使臣到京,译馆供给,行止出入,俱有一定体制,从无听其自便之例。今尔国若留人在京,言语不通,服饰殊制无地可以安置。……若云尔国王为照料买卖起见,则尔国人在澳门贸易非止一日,原无不加以恩施。……天朝鉴其(西洋诸国)……悃忱,优加体恤。凡遇该国贸易之事,无不照料周备。……若云仰慕天朝欲其观习教化,则天朝自有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是尔国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
(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府的最迫切要求是什么?为何会有如此迫切之要求?
(2)材料二乾隆帝回信主要拒绝英国哪项要求?概括拒绝英国要求的主要理由?
(3)你如何看待乾隆帝回信拒绝英国的理由?
十八世纪末英国与清朝政府间的国书,折射出两国的社会现状。透过书信,我们可窥见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态度和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9月,马戛尔尼面见乾隆帝,递交国书,代表英国政府向清政府提出了七个请求:
(1)允许开放宁波、舟山、天津、广州之中一地或数地为贸易口岸
(2)允许英国商人比照俄国之例在北京设一仓库以收贮发卖货物,在北京设立常设使馆
(3)允许英国在舟山附近一岛屿修建设施,作存货及商人居住
(4)允许选择广州城附近一处地方作英商居留地,并允许澳门英商自由出入广东
(5)允许英国商船出入广州与澳门水道并能减免货物课税
(6)允许广东及其他贸易港公表税率,不得随意乱收杂费
(7)允许英国圣公会教士到中国传教
材料二:1793年10月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回信:
“……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凡外藩使臣到京,译馆供给,行止出入,俱有一定体制,从无听其自便之例。今尔国若留人在京,言语不通,服饰殊制无地可以安置。……若云尔国王为照料买卖起见,则尔国人在澳门贸易非止一日,原无不加以恩施。……天朝鉴其(西洋诸国)……悃忱,优加体恤。凡遇该国贸易之事,无不照料周备。……若云仰慕天朝欲其观习教化,则天朝自有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是尔国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
(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府的最迫切要求是什么?为何会有如此迫切之要求?
(2)材料二乾隆帝回信主要拒绝英国哪项要求?概括拒绝英国要求的主要理由?
(3)你如何看待乾隆帝回信拒绝英国的理由?
4.
“东学”的力量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从“东学西传”为主到“西学东渐”为主再到如今东西文化双向频繁交流的演变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艺复兴时期,……技术的流动仍然是从东方向西方。……印刷术和科举考试是西方从东方引进的两项主要成果,这强化了西方日益增长的文化力量……欧洲利用活金属字进行印刷的技术是从亚洲东部引进的……印刷术从内地传播到敦煌、首尔、吐鲁番以及伊儿汗国时期的在不里士……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古登堡于1440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机,这项技术直到19世纪之前都没有再进行改进。……自培根在《新工具》中声称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并将古代和现代区分开来以后,古登堡发明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的确,也存在着夸大印刷术发明的危险,把它视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甚至是现代大众文化产生的原因。”
(2)在当时,西欧引进印刷术是如何“强化了日益增长的文化力量”?
(3)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也存在着夸大印刷术发明的危险”?
“文艺复兴时期,……技术的流动仍然是从东方向西方。……印刷术和科举考试是西方从东方引进的两项主要成果,这强化了西方日益增长的文化力量……欧洲利用活金属字进行印刷的技术是从亚洲东部引进的……印刷术从内地传播到敦煌、首尔、吐鲁番以及伊儿汗国时期的在不里士……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古登堡于1440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机,这项技术直到19世纪之前都没有再进行改进。……自培根在《新工具》中声称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并将古代和现代区分开来以后,古登堡发明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的确,也存在着夸大印刷术发明的危险,把它视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甚至是现代大众文化产生的原因。”
——艾兹赫德著《世界历史中的中国》
(1)你认为当时印刷术传播到西方的中外之路是什么?依据材料说明理由。(2)在当时,西欧引进印刷术是如何“强化了日益增长的文化力量”?
(3)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也存在着夸大印刷术发明的危险”?
2.论述题- (共1题)
5.
儒学的嬗变
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淑世安民的情怀,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叙述孔子及儒家思想在20世纪初之前的历史命运。
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淑世安民的情怀,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叙述孔子及儒家思想在20世纪初之前的历史命运。
3.单选题- (共26题)
6.
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A.帝国议会 |
B.天主教会 |
C.帝国皇帝 |
D.人民大众 |
8.
托克维尔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
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历史国情 |
C.联邦宪法是一件中看不中用的艺术品 |
D.联邦宪法排除外部思想影响独创发明 |
10.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某一运动:“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这场运动的领导者是
A.洪秀全 |
B.李鸿章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11.
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 |
B.战争引起列强对华的新一轮侵略 |
C.战争暴露了专制体制弊端 |
D.中国应该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 |
13.
1854年,英、法、美三国领事单方面修改土地章程,并成立Municipal Council。因见其职责中有修路、建桥等内容,中国人将其翻译为“工部局”。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本质信息是()
A.清朝时期的中国人英语翻译水平仍旧非常低下 |
B.Municipal Council的职能涉及城市规划和建设 |
C.清朝没有和Municipal Council职能相对应部门 |
D.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距现代化仍有相当差距 |
14.
近代竹枝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抹掉)。欧墨新书千百种,满投沟井自沉埋。”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什么时期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抗日战争 |
15.
某地在短短数十年间,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几世纪以来未曾圈围的空地和公共牧场,现在均已栅栏设防;村落发展成人口密集的城镇;烟筒林立,睥睨古老的尖隔。公路经过整修,显得笔直、坚固而宽广。铁轨首次铺设,蒸汽船也开始运行于河、海之中。这应是
A.十八世纪后期的美国 |
B.十九世纪前期的英国 |
C.十九世纪后期的日本 |
D.二十世纪初期的德国 |
16.
小胡编写的历史剧《七世纪商人李生传奇》,被学者批评其史实错误连连。剧中有以下几段情节,依据历史知识判断,哪一个选项依据的是正确的史实
A.李生到长安做生意,选择了位在长安城南的住家,并改装为店面 |
B.接着李生来到苏州,苏州城内会馆林立,他认识了许多欧洲商人 |
C.后李生在广州经营奇珍异宝的贸易,期间听到许多阿拉伯的逸闻 |
D.最后,李生来到明州经营海外航运贸易,来回于中国与吕宋岛间 |
17.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18.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这一变化
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③以轮船发明为前提
④对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
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③以轮船发明为前提
④对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
一位美国历史家这样总结到:“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伟大贡献 | B.拥有资本的企业家具有冒险、探索精神 |
C.扩大了企业家们的主观力量 |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根本原因 |
22.
在伦敦某一公共场所中,几个人喝着咖啡,吸着烟斗,讨论时事,说道:国王最近为了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宗发生冲突;一位大臣因拒绝承认国王是教会领袖被关入监牢。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在
A.十二世纪 |
B.十四世纪 |
C.十六世纪 |
D.十八世纪 |
23.
如图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是象形的“卜”字,表示在地上竖杆子,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逐渐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研究博大精深 |
B.八卦最初起源于古代的象形文字 |
C.八卦是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 |
D.八卦是古代计算季节的唯一方法 |
26.
亚历山大二世曾经赢得“解放者”的美誉,也曾经得到过农奴的欢呼,但是他最终被暗杀身亡。这主要是因为他()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的利益 |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 D.改革的负面影响激化矛盾 |
27.
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道:“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A.下级武士 |
B.工商人士 |
C.贫困民众 |
D.资产阶级 |
28.
一位历史人物曾获得这样的评价:“他将历史推往现代,他的天才与历史的建设性力量合而为一;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民主自由政治的确立未必是他的本意,但这些事件皆得益于他的行动。”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A.拿破仑 |
B.克伦威尔 |
C.俾斯麦 |
D.华盛顿 |
29.
“大多数的历史都是臆测,剩下来的都是偏见。”那是因为史学家常会有下列哪种倾向?
①历史真相有可能被夸张的事实与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
②有些历史学家为了提高某些信条效度而在史料上有所选择
③历史很难真的客观,史学家一定会有他的主观认识在里面
④历史学家对发生在过往的历史事件的认识不一定完整正确
①历史真相有可能被夸张的事实与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
②有些历史学家为了提高某些信条效度而在史料上有所选择
③历史很难真的客观,史学家一定会有他的主观认识在里面
④历史学家对发生在过往的历史事件的认识不一定完整正确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30.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古部落名,相传禹乃其领袖)之苗裔也。”曾专制西魏朝政的鲜卑人宇文泰认为:“其先祖出自炎帝神农氏。”脱脱在《辽史》中认为契丹出于“炎帝之裔自葛菟者”。上述说法的共同意义最主要在于
A.指出中国古代周边少数民族的起源 |
B.明确少数民族都崇尚汉民族的文化 |
C.说明了中华民族起源于同一个祖先 |
D.强调少数民族也是炎黄子孙的观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