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173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2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评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晚期,割据的藩镇对所管辖领地内的矿冶实行政府垄断。节度使私开铜矿铸币,造成唐晚期货币发行的混乱局面。官府垄断矿业也损害了矿区居民的利益,引起了不满,因此而导致的民变时有发生。北宋初年,政府对矿业开采及其冶炼权力进行改革,先后颁行了《严禁民众开矿令》、《矿冶章程》、《招矿匠律令》等法律条文,在矿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打破了以往仅有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机构的管理体系,设立冶铸司作为管理矿冶铸钱事务的专职机构,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体系。在官府的直接监督下允许民间探矿、报矿,并给予报矿人矿产地的优先承买权。亦明令禁止特殊场地的勘探和开采,以维护统治秩序和当地居民的利益。矿冶生产经营模式以招募制和承买制为主。宋代矿治生产的兴旺和发达的同时,矿冶管理机构及其职能亦随之完备。这一改革促使矿业生产十分发达,宋代矿业发展水平在中国封建社会矿业发展史上处于一个高峰阶段。

——摘自李强《我国矿业管理机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特点。

3.单选题(共6题)

3.
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
②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③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惬意
④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
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甚至更多,而同时期的欧洲谷物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5.
两宋时江南地区农业发达,是重要的粮食输出地,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到了明朝,谚语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时人指出“(江南)地窄人稠,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据此推知,江南地区
A.生产秩序遭严重破坏
B.产业结构出现新态势
C.海禁政策已趋向松动
D.农业商品化程度下降
6.
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地区
价格
地区
价格
江苏
米谷每石1.5—1.6两白银
山西(部分地区)
米每石1.5—2两白银
湖广
米每石1.4—2两白银
山东(兖州、泰安)
米每石1.4—1.8两白银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
B.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
C.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D.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
7.
《全唐文》中共计出现22条“罢市”记载,有21条表示重要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1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因经济利益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唐宋之际
A.拜金逐利之风盛行
B.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D.史家撰述更趋客观
8.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既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