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文题。
科索沃战争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持续时间从1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在北约主要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而且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北约这次空袭南联盟的高技木武器几乎达到娜,从游戈在压得里压海的航空母舰,到幽灵般掠过长空的隐形战机,一批又一批高技术武器粉墨登台。北约的空隙一开始就集中了460架先进作战飞机对付南联盟的170架老旧作战飞机,后来更是增加到1200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绝对优势。北约的大规模空中作战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正是因为它完全掌握着天权、基本上控制着制空权和战场制信息权,并且形成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的作战系统。北约多次增调EA-B电子干扰权和能发射“哈姆”反福射导弹的战斗机,就是为了夺取制信息权。
——摘编自西陆网《科索沃战争大事记》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科索沃战争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賴麵形势产生的不利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文题。
科索沃战争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持续时间从1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在北约主要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而且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北约这次空袭南联盟的高技木武器几乎达到娜,从游戈在压得里压海的航空母舰,到幽灵般掠过长空的隐形战机,一批又一批高技术武器粉墨登台。北约的空隙一开始就集中了460架先进作战飞机对付南联盟的170架老旧作战飞机,后来更是增加到1200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绝对优势。北约的大规模空中作战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正是因为它完全掌握着天权、基本上控制着制空权和战场制信息权,并且形成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的作战系统。北约多次增调EA-B电子干扰权和能发射“哈姆”反福射导弹的战斗机,就是为了夺取制信息权。
——摘编自西陆网《科索沃战争大事记》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科索沃战争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賴麵形势产生的不利影响。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4年清末学制改革将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高等小学堂则“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等课程。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大学堂(分为经学、政法、文学,商、格致、工、农、医科共8科);通儒院属研究院性质,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新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宗旨,
——摘编自孙培清《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大众教贫是19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到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欧洲国家为何要对大众教育承担起这种责任呢?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保宁主义者认为如此可以培养人民遵守社会纪律。……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然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更重要的是,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学制改革的特点,并分析清末学制改革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西欧教育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综合材料一、二,分析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
材料一
1904年清末学制改革将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高等小学堂则“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等课程。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大学堂(分为经学、政法、文学,商、格致、工、农、医科共8科);通儒院属研究院性质,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新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宗旨,
——摘编自孙培清《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大众教贫是19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到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欧洲国家为何要对大众教育承担起这种责任呢?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保宁主义者认为如此可以培养人民遵守社会纪律。……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然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更重要的是,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学制改革的特点,并分析清末学制改革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西欧教育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综合材料一、二,分析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
3.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唐朝前期,御史掌“纠绳不法”,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宋初曾仿唐设谏官,如谏议大夫、司谏、正言。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至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监察制度改革进行评价。
材料: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唐朝前期,御史掌“纠绳不法”,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宋初曾仿唐设谏官,如谏议大夫、司谏、正言。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至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
——摘编自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监察制度有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监察制度改革进行评价。
3.单选题- (共6题)
4.
下图为今西方的法院随处可见的女祌雕像,沿用了古罗马的造型,紧闭双眼,一手持剑,一手持天剑,这一雕像体现的西方理念是


A.不靠感宫印象,靠理智 |
B.公正原则和理性精神 |
C.法律的正义性 |
D.法律的公平性 |
5.
1649年,当查理一世被处死时,数以万计的英国民众齐声痛哭;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时,英困民众夹道欢迎;1688年,威廉和玛丽登陆英国也同样受到民众的欢迎。据此反映英国( )
A.民众民主意识淡薄 | B.受历史传统影响大 |
C.君主立宪制确立艰难 | D.君主专制影响深远 |
6.
有学者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 |
B.中美关系的发展以俄罗斯为出发点 |
C.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 |
D.中俄关系的变化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
7.
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地区,永乐年间该地区乡村共有墟市(乡村集市)33个,嘉靖时增至95个,万历时发展到176个。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4处,嘉靖时增至8处;建宁县从原来的1个增至9个。材料反映了
A.明朝地方行政机构有所发展 |
B.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
C.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
D.江南手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影响不大 |
8.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这反映了
A.近代中W工业地E发展不平衡 | B.人们对西方事物的认识差异 |
C.近代新兴力景南方多于北方 | D.近代中国工业兴起于南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