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18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70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利益已经和世界利益融为一体,使美国对外界依赖过大,美国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主权国家,更是一个世界利益转换器,一旦世界其他地方出现危机,美国很难不被卷入。世界霸权的利益属性已经与美国血肉相连,对美国而言,一方面有空前的霸权福利持续刺激,另一方面丧失霸权等于国家死亡。

——据2016年11月22日世界经济评论《美国的“霸主焦虑”》整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美国霸权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其基本精神是彻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婚姻法》在推行之初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和阻力。有的群众对《婚姻法》持怀疑和抗拒的态度,认为《婚姻法》就是“离婚法”或“妇女法”,婚姻自由是败坏风俗;有的干部担心《婚姻法》会导致社会混乱,贯彻《婚姻法》时放不开手脚;婚姻登记在某些地区流于形式,在党和政府开展了宣传与贯彻《婚姻法》运动后,新民主主义的新型婚姻制度终于逐渐建立。包办买卖的封建婚姻制度被废除,自主婚日趋增多,蓄婢、纳妾、童养媳等落后的婚姻习俗几近绝迹,青年男女不再以对方的“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是以“能劳动、爱学习和思想进步”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婚姻纠纷和婚姻案件逐渐减少,民主和睦、团结生产的新家庭逐渐增多。妇女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和经济生产,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摘编自马翼《新中国成立初期贯彻婚姻法运动述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年《婚姻法》在推行之初遇到困难和阻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的《婚姻法》推行的意义。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文坛以“战后派”作家为代表,诞生了一批反战文学作品。这些作家大多在二战末期应征入伍,部分经历了惨烈的战争,并目睹了日军的最后疯狂。他们以亲身之经历,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冷酷地描写血腥的战场、细腻地刻画人们面临死亡的心理活动。作品中的受害者几乎全是日本人或日本士兵,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及其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几乎都没有涉及。同时,这些作品大多孤立地描写战争或战场上的某个片断;对战争的看法是基于“要活下去”的本能欲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战文学逐渐式微,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文坛已经很难看到涉及二战的文学作品,为数不多的相关作品都是“原爆(原子弹爆炸)文学》”,强调“日本是受害者”。右翼分子开始为战犯鸣冤叫屈、一些颂战文学作品出笼甚至大行其道。21世纪初,美化战犯东条英机的电影获得当年最高票房;以二战时“神风敢死队”为题材的小说在图书界畅销。

——摘编自郭洁敏《从日本反战文学看“集体无意识”》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日本反战文学作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颂战文学作品出笼且大行其道的原因。
4.

   材料:鲁班复姓公输,名般,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鲁班的事迹都在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钓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争工具。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为了建筑行业之神。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宋元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堂庙,供奉鲁班神像,祭祀鲁班。这些地方称鲁班殿,又叫祖师殿。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干今。  

——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简析鲁班文化的影响。

3.单选题(共5题)

5.
罗马法学家提出:“在进行制订法律、修订和解释现存法律的全部劳作过程中,始终存在引导他们的标准和准则,即对于一种天然本有正义的理想,对于一种客观善的理想,它们远比任何人类发明之物崇高而广泛。”这一理想指的是
A.颁布万民法
B.倡导自然法
C.废除奴隶制
D.鼓吹性善论
6.
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D.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7.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8.
(加试题)对于“世界革命”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时代”。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B.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C.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9.
清初规定“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雍正九年(131年),朝廷为使“盗匪即无人假管”,规定:“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一有不符,即行根究。”据此分析雍正帝的主要意图在于
A. 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
B. 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C. 以天朝观念应对外国人
D. 防止人民在海外聚众反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