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 1900年到1911年,清政府为了挽救危局,被迫进行自上而下的修律变革。在修律实践中,法律首次挣脱了伦理道德的束缚,改变了“出礼而入刑”的传统制度与现念。如旧律中“子孙违犯教令”是重罪,改革后的新律则认为子孙违犯教令属家庭教育的范围。从1903年到1906年,清政府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等各种单行商事法规。1906年制定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在中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律师制度。1908年完成的《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刑法典。1911 年编纂完毕的《大清民律草案》,采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这是清政府最后一部宪法性文件。
——摘編自蔡黎明《清末修律的再认识》
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清末法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法律改革的历史影响。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于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材料 冯如,广东人,自小聪颖,入私塾读书时已表现出很高的机械天赋。1895年他12岁时,随表亲来到美国。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试飞成功第一架机,1904年日俄两国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而在中国领土上打仗这两件事对冯如影响触动很大,他立志研究制造飞机,用以加强中国国力,振兴中华。1907年秋,冯如得到当地华侨的资助,在旧金山奥克兰设厂研制飞机。经过两次失败,于1909年9月21日试飞成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自己的飞机成功飞行。在美国的孙中山闻讯后,对冯如大加称赞。1910年,冯如又制成一架飞机,试飞了10多次,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就。美国各地争相请他任教,但被他谢绝。他的愿望是以航空报效祖国。1911年2月,冯如偕同助手带两架飞机回国,并准备把在美国的广东飞行器公司迁回广东,以发展中国航空事业,但不幸在广州燕塘表演飞行时罹难。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如投身航空事业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冯如对中国航空事业的主要贡献。
2.论述题- (共1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 | 大事年表 |
英国 | 1802年,颁布《工厂法》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1836年,工人阶级发动宪章运动争取普选权 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 |
美国 | 19世纪50年代,两党制最终形成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1886年,芝加哥工人大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 1898年,美西战争后势力侵入菲律宾、古巴等地 |
法国 |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50年,巴尔扎克完成《人间喜剧》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
德国 | 1844年,普鲁士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1年,德国统一并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1882年,德、奥、意三国建立军事同盟 |
上表为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历史大事年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28题)
A.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
B.罗马立法有灵活性和现实性 |
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 |
D.商品经济制约罗马社会发展 |
A.践行了联邦体制的基本原则 | B.规范了民主共和的实际运用 |
C.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政治需求 | D.落实了三权分立的政治理念 |
A.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 |
B.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 |
C.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
D.责任内阁制有待完善 |
A.尊重中国的主权利益 |
B.想获得清廷的战争援助 |
C.独霸东北的侵略野心 |
D.试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
A.清政府改变历法与纪年方式 |
B.国内出现紧张恐怖氛围 |
C.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
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 |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 |
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
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 |
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
A.世界上首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
B.暴力革命成为了俄国社会的共识 |
C.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 |
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
A.两极格局出现缓和 |
B.苏联在军事上超越美国 |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D.德国外交实现独立自主 |
A.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 |
B.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 |
C.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 |
D.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
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
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
D.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
A.未能认识到西方侵略者的本质 |
B.受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影响较深 |
C.意识到海关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
D.主张深入学习西方实现富国强兵 |
A.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 |
B.促进了欧洲生产方式巨大变革 |
C.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 |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A.政府积累的经济资源增多 |
B.贵金属逐渐丧失货币功能 |
C.南宋开始银铜双本位体制 |
D.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 |
A.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异常缓慢 |
B.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幅降低 |
C.封建国家实现了物资的自给 |
D.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相差不大 |
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B.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转变 |
C.商品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
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
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
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
A.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迅猛增长 |
B.社会各阶层收入及消费水平提高 |
C.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提供了条件 |
D.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资本积累 |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
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
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 |
B.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
C.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 |
D.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 |
A.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
B.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
C.推动了自由主义的发展 |
D.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扩大 |
A.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
B.人文主义思想 |
C.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
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
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
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
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
年份 | 出口总值 | 茶叶 | 蔗糖 | ||
货值 | 比重(%) | 货值 | 比重(%) | ||
1867~1869 | 58041000 | 32526000 | 56.04 | 7265000 | 12.52 |
1870~1874 | 66720000 | 35153000 | 52.69 | 9099000 | 13.64 |
1875~1879 | 71332000 | 34393000 | 48.22 | 14644000 | 20.53 |
1880~1884 | 70804000 | 32236000 | 45.53 | 19693000 | 27.81 |
A.中国在外贸中由入超转为出超 |
B.西方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升级 |
C.民族工业发挥了抵制作用 |
D.中国茶叶生产出现衰退 |
A.民族工业进人黄金时期 |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经历起伏 |
C.经济结构日益趋于合理 |
D.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获得重大突破 |
A.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 |
B.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
C.救亡意识影响民族工业发展 |
D.英美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 |
A.上海是重要的通商口岸 |
B.中国传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
C.上海取代广州贸易地位 |
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 |
B.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
C.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 |
D.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