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南京——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均是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

(1)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重新排列。
(2)有人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均是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

(1)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重新排列。
(2)有人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
历史的真相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政府于1931年9月24日所发表的声明:(1)若干中国士兵摧毁南满铁路位于沈阳附近的路轨,并于9月18日午夜袭击我们驻守铁路的卫兵。(3)我们确实于9月21日派遣若干士兵到那地方,但并非为军事占领,只为消除对南满铁路的威胁。
材料二:一名日本关东军军官就资料一所指事件的陈述:川本中尉履行他的职责巡守铁路,与几个下属出发往柳条沟。……他在该地南面约一百米的一处地点引爆一种小型炸药。……当震耳欲聋的爆炸把路轨摧毁时刚好过了晚上十时。与此同时,大队指挥部收到报告。那里的主管随即命令士兵攻击中方军营。
(1)材料一的声明针对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关于该事件的叙述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3)对研究这一事件真相而言,哪一则材料更具有可靠性?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政府于1931年9月24日所发表的声明:(1)若干中国士兵摧毁南满铁路位于沈阳附近的路轨,并于9月18日午夜袭击我们驻守铁路的卫兵。(3)我们确实于9月21日派遣若干士兵到那地方,但并非为军事占领,只为消除对南满铁路的威胁。
材料二:一名日本关东军军官就资料一所指事件的陈述:川本中尉履行他的职责巡守铁路,与几个下属出发往柳条沟。……他在该地南面约一百米的一处地点引爆一种小型炸药。……当震耳欲聋的爆炸把路轨摧毁时刚好过了晚上十时。与此同时,大队指挥部收到报告。那里的主管随即命令士兵攻击中方军营。
(1)材料一的声明针对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关于该事件的叙述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3)对研究这一事件真相而言,哪一则材料更具有可靠性?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3.
史料的分类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的《史学原论》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下表中的有的属于“实迹”,有的属于“叙谈”。(填写字母)

(1)属于“实迹”的是
(2)属于“叙谈”的是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的《史学原论》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下表中的有的属于“实迹”,有的属于“叙谈”。(填写字母)

(1)属于“实迹”的是
(2)属于“叙谈”的是
2.单选题- (共28题)
7.
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八个字,概括发生在20世纪,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的是
A.义和团运动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9.
***曾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中国共产党独立闹革命的第一个家是
A.广东革命根据地 |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C.赣南闽西根据地 |
D.中央革命根据地 |
10.
法国对华远征军的一名翻译官曾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该行径发生于
A.鸦片战争时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14.
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 |
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
D.戴高乐的就职致词 |
17.
过去,“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如今“吃不愁,穿不愁,腰里揣着十块头(指人民币),又娶媳妇又盖楼。”1978年前后,凤阳民歌内容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是由于实行了
A.土地改革 |
B.农业合作化 |
C.人民公社化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
据《明史·外国传》载:“崇祯时,历法益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令其徒罗雅谷、汤若望等,以彼国新法相参较,开局纂修。”文中的“其”是指曾与徐光启长期合作的()
A.白晋 | B.利玛窦 | C.南怀仁 | D.巴多明 |
22.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3.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下表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
24.
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口号,按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排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面红旗
②造反有理
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①三面红旗
②造反有理
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①④ |
C.③①②④ | D.④②③① |
26.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 |
B.王权与教权平等 |
C.王权高于教权 |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
27.
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反思60年前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决策时,指出美国要为这一决策导致的欧洲分裂局面承担责任。“这一决策”是指签署
A.《慕尼黑协定》 | B.《大西洋宪章》 |
C.《雅尔塔协定》 | D.《北大西洋公约》 |
30.
下图是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反映了当时德国民众一种比较普遍的情绪。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情绪具体是指


A.对阻挠统一的法国的憎恶 |
B.对三国军事同盟的支持 |
C.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
D.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恐惧 |
3.选择题- (共6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