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试从图中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3.单选题- (共8题)
3.
1784年,英国首相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这一现象表明
A.英国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 |
B.国王立法权的开始受到限制 |
C.首相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 |
D.运行机制形成行政与立法制衡的特点 |
4.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
5.
下表为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统计表,该表主要反映了
A. 水稻逐渐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B. 精耕细作技术体系日益发展
C. 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
D. 政府大量开垦荒地贡献巨大
| 每亩平均产量(单位:市石) | |
| 北方(麦) | 南方(稻米) |
隋唐 | 0.757 | 1.136 |
宋 | 0.694 | 1.387 |
元 | 0.964 | 1.927 |
明清 | 1.302 | 2.604 |
A. 水稻逐渐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B. 精耕细作技术体系日益发展
C. 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
D. 政府大量开垦荒地贡献巨大
6.
在某些外国学者眼里,宋朝“发达”“强健”“统一”,甚至出现了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和“商业革命”,是中国近代的开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政治上实行分化事权 |
B.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 |
C.理学吸收佛道思想 |
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
7.
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这反映了
A.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 |
B.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
D.国家调节经济避免了生产盲目性 |
8.
据1879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江浙的农妇纺布一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一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一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一月挣4~5美元。这一状况
A.说明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
B.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
C.导致殖民侵略日渐加剧 |
D.表明近代贫富差距显著 |
9.
1982—1986年,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经济改革的“一号文件”(主要内容如下表),由此看出当时
时间 | 主要内容 |
1982年 | 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让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
1983年 | 放活农村工商业,农民获得了自主择业权 |
1984年 | 疏通流通渠道,农民获得了借助市场自由处置农产品的权利 |
1985年 | 取消了统购统销,农民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大 |
1986年 | 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农民有了更健全的平等发展权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开始改变 |
B.统购统销增加农村活力 |
C.农村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
D.改革的关键是放权让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