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2.单选题- (共5题)
2.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
3.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
4.
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 |
B.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 |
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
D.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 |
5.
“育”甲骨文写作
,
(人,指女人),
(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
,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这说明




A.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 |
B.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 |
C.汉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 |
D.汉字演变充满神秘色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