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52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覆盖面遍布全世界。《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与时代风貌。
时间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
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到
1978年以前
共12人36次。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吴国桢、***、周恩来、刘少奇、蒋介石、罗瑞卿、陈毅、李富春、达赖、林彪、邓小平、江青
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达赖叛逃、“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仿华等
 
1978年以后
共40余人近百次。国家政要仍占封面人物的主流,上榜次数最多的是邓小平,总计8次。1996年女艺人巩俐登上《时代》封面,随后王菲、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章子怡、李宇春、甄子丹、韩庚等也先后问鼎,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第二军团。此外,伏明霞、刘翔、姚明、李泽楷(李嘉诚之子)、吴仁宝(当代中国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等各界精英纷纷上榜。
改革开放、政坛换届、邓小平逝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影星进军国际影坛、港澳回归、SARS病毒、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等
 
材料反映了“中国形象”的多种变化趋势。请你选取其中一个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2.单选题(共10题)

4.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希腊的生活》中写道:“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亦是最充实的,最狭隘是指其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之少。”那么,与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相比,雅典民主政治“最充实”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法律至上
C.轮番而治
D.议会选举
5.
司马迁认为,下图所示地区“天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汉时期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①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
②作为全国道路网络的中心,交通便利
③农业发达,贾思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④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6.
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A.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
B.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影响
C.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
D.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
7.
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楚国下令“书土田”“量入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这些改革
A.实行重农抑商
B.增加财政收入
C.抑制土地兼并
D.打击豪强势力
8.
1867年,总理衙门指出,华商投资外轮企业或自买、租赁轮船交洋商代理,“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同年,清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外航运贸易。这一政策
A.强化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B.表明洋务派投资开办民用工业
C.放宽对民间兴办工厂的限制D.抵制西方列强对航运业的垄断
9.
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主要职能在于对全国财政经济、工业原料、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和专业人士等进行调查研究。后增设“计划部”,并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等重要经济建设计划。此举
A.利于抗战时期的资源调配
B.探索苏式计划经济体制
C.导致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D.改变了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10.
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
B.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
C.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
D.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
11.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宋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上述史实表明
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
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
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
12.
宗教改革后,有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材料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最大意义在于
A.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
B.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
D.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13.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一卷刊文指出:“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全体人民之福利,非执政之私产也。”此言论在当时直接针对的是
A.清朝君主专制独裁B.各派军阀拥兵割据
C.袁世凯称帝的图谋D.列强侵犯中国主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