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50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8/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看到中央集权制在本世纪初如此轻而易举地在法国重建起来(引者注:法国在大革命期间曾实施过短暂的分权),我们丝毫不必感到惊异。1789年的勇士们曾推翻这座建筑,但是它的基础却留在这些摧毁者的心灵中,在这基础上,它才能突然间崛起,而且比以往更加坚固。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宪法的缔造者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材料中所述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集权制在美法两国建立难度不同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并且他又坚持,法必须昭告众人。在新都立柱,以便在上面张贴新令。他同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罚不讳强大。”
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为了加强这种国家推行的道德制度,商鞅显然试图削弱家庭团结的纽带,办法是在一开始对有两个以上男丁住在一起的家庭征双倍税赋。后来,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这种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连同其变异形式和更细致的形式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辍。为了奖励功绩,设置了分等级的荣誉爵位。在一开始,爵位可能赐给有军功的人。但到了相当晚的时期,通过向国家贡献粮食,人们可以取得爵位。取得爵位,可以不同程度地免除劳役或税赋,就某些爵位来说,还可以得到土地或官职的赏赐。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
——改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待民众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和商鞅在对待民众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2.单选题(共16题)

3.
亚里士多德说:“城邦兴,则政论起,城邦灭,则政论息。”亚里士多德的主旨是
A.对雅典的民主制度彻底失望
B.雅典民主政治与城邦相始终
C.城邦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
D.雅典民主政治有明显的缺陷
4.
古代罗马法律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事变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由他人在自己的道路上行走。”这主要说明罗马法( )
A.注重保护个人财产B.注重维护公众利益
C.缓和民众之间矛盾D.侧重保护平民权益
5.
法国历史学家基佐在其著作《1640 年英国革命史》中提到,“光荣革命”是本着宗教精神进行的,而且没有与过去的传统割断联系。它是作为保守力量而不是作为破坏力量而出现的。基佐意在()
A.反对暴力和流血的革命B.批判“光荣革命”的保守性
C.强调“光荣革命”延续传统D.肯定“光荣革命”的历史作用
6.
1215年6月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不得强迫骑士和其他拥有土地者服额外的兵役。国王如有违反,可对其采取剥夺土地没收财产等手段予以制裁。这反映了《大宪章》
A.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B.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C.取消了国王的征税权
D.奠定了英国宪政的基础
7.
下图是一幅关于俾斯麦的讽刺漫画,以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符合漫画含义的是
A.德意志并未真正建立代议制
B.德意志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
C.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
D.德意志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
8.
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
A.实行代议制民主
B.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
C.主权在民的原则
D.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
9.
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下表中实践与结果的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实践
结果
A
19世纪8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自治区
B
1938年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
19世纪末掀起的义和团运动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D
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A.A
B.B
C.C
D.D
10.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这种变化说明
A.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C.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
D.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
11.
“新教徒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的职责,这好比他们身负通过阅读经文获取上帝意愿的知识的职责。”材料主要说明新教
A.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B.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C.冲击了基督教神学
D.体现了“因信称义”的主张
12.
伏尔泰认为:“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这主要表明他
A.肯定了教会的统治权威
B.坚持彻底的无神论思想
C.主张理性的宗教信仰
D.积极追求幸福的生活
13.
柏拉图认为,财产最大的好处,是有了钱财不至于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从而不用担心鬼神的惩罚。这着重反映了他(   )
A.强调人的价值B.支持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需求D.宗教观念浓厚
14.
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北魏实行了
A.编户制度
B.汉化政策
C.宗主督护制度
D.民族歧视政策
15.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该举措(  )
A.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D.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16.
《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者在规定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又明文规定:“本章所载之条规,在战时或国家发生事变情况下,不得妨碍天皇施行大权。”这反映出该宪法的实质目的在于
A.实现日本的政治民主化
B.保障日本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
C.保障日本天皇的统治权
D.既保障人民自由又维护君主专制
17.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另过。材料说明北宋农民
A.积极履行为国纳税义务
B.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C.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D.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18.
1907年荷兰议会通过《归化法》,规定自1908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不问其现居该地或已返回中国,均为荷兰国民。针对荷兰的《归化法》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这一举措表明
A.传统宗法观念成为立法的重要依据
B.清政府的近代法制观念逐步增强
C.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渐形成
D.清政府注重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