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2.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释,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曰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
(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释,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曰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
(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2.单选题- (共22题)
3.
19世纪后半期,德国和日本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两国政体相同之处有
①君主实际享有绝对权力 ②内阁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③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④议会具有一定的立法权
①君主实际享有绝对权力 ②内阁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③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④议会具有一定的立法权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4.
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
B.否定基督教 |
C.宣扬《圣经》精神 |
D.否定教皇地位 |
5.
古希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理性的言论。下列各项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符的是
A.“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 |
B.“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 |
C.荣誉远比财富、名声等东西更重要” |
D.“生好还是死好只有神知道” |
6.
某中学研究性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
C.元末初创京城献礼声名鹊起 | D.四大徽班康乾京华独领风骚 |
7.
这是对上帝的宣战书,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上帝的心脏,又如一颗重型炮弹,打破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踞着的顽固堡垒,沉重地打击了神学统治的根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这段话评论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
B.路德的因信称义 |
C.卢梭社会契约论 |
D.达尔文的进化论 |
9.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据此,你认为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
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 |
C.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
D.欧洲列强的干涉 |
11.
导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多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倒幕力量得到天皇的支持 |
B.废藩置县,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
C.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掌握政权,大力推行改革 |
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12.
下图是反映俄国1861年改革的漫画。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①“文明的火炬”与废除农奴制有关
②改革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③“文明”的传播主要靠沙皇专制的推动
④“文明”进程的方式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

①“文明的火炬”与废除农奴制有关
②改革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③“文明”的传播主要靠沙皇专制的推动
④“文明”进程的方式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4.
以下对梭伦改革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
②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③梭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④梭伦改革是整个古希腊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为雅典城邦的振兴开辟了道路
①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
②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③梭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④梭伦改革是整个古希腊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为雅典城邦的振兴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5.
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 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的强国御辱之道 |
C.形成了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 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
18.
有学者认为,通过商鞅变法,“秦国井田制被废,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这样普通农民可以摆脱地方贵族的控制,但作为交换,他们要受到秦国政府的直接控制”。商鞅为实现对农民的直接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实行重农抑商 |
B.建立严密户籍制度 |
C.普遍推行县制 |
D.建立军功爵制 |
19.
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导致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沙皇专制终结 |
B.借鉴西欧的技术和经验 |
C.农奴制度的废除 |
D.上层建筑的近代化改革 |
20.
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④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④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3.选择题- (共5题)
25.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特权 |
B.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
C.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D.承认土地私人所有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