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规范应用史学方法,是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的,也是防止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出现武断、附会和诈伪的有效武器。
方法三:辨析正谬与真伪
谋求日本国民之安全,同享万邦共荣之乐,这乃是皇祖皇宗之遗范,也是朕所眷眷不忘者。此前日本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谋求日本的政治经济自立和东亚地区的安定,至如侵害别国主权,侵犯别国领土,固非朕的意愿。然而交战已历四年,虽然陆海军将士勇敢善战,政府和官员励精图治,一亿国民克己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再加上敌方最近使用残酷的炸弹(原子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Ⅰ者也。
阅读材料,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任选其中一条予以批驳。
方法三:辨析正谬与真伪
谋求日本国民之安全,同享万邦共荣之乐,这乃是皇祖皇宗之遗范,也是朕所眷眷不忘者。此前日本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谋求日本的政治经济自立和东亚地区的安定,至如侵害别国主权,侵犯别国领土,固非朕的意愿。然而交战已历四年,虽然陆海军将士勇敢善战,政府和官员励精图治,一亿国民克己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再加上敌方最近使用残酷的炸弹(原子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Ⅰ者也。
——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注Ⅰ:“联合公告”即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的《波茨坦公告》,该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阅读材料,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任选其中一条予以批驳。
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解放战争时期,下列重大战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②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③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解放区 ④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和沈阳
①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②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③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解放区 ④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和沈阳
A.①③②④ | B.②④③① | C.③①④② | D.④②①③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明朝初年无限制地滥发纸钞,导致通货膨胀,钞币贬值。到洪武末年,商贾做买卖皆以金银定价,不用纸钞。在民间白银货币化的推动之下,到万历年间,政府最终承认白银货币的合法地位,形成白银作为主币的货币形态。
白银货币化推动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白银货币化,将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市场之中。赋役的货币化,使农民把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以换取白银向官府交纳。匠户以银代役,使工匠获得独立经营手工业的条件,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大批输往海外,产自日本和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促进了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材料:明朝初年无限制地滥发纸钞,导致通货膨胀,钞币贬值。到洪武末年,商贾做买卖皆以金银定价,不用纸钞。在民间白银货币化的推动之下,到万历年间,政府最终承认白银货币的合法地位,形成白银作为主币的货币形态。
白银货币化推动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白银货币化,将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市场之中。赋役的货币化,使农民把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以换取白银向官府交纳。匠户以银代役,使工匠获得独立经营手工业的条件,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大批输往海外,产自日本和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促进了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和影响。
4.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论及中国如何摆脱挨打局面时指出:“臣闻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主张。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对民族复兴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 二十九世纪末中国的“宪政”派认为“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后来实施了“官民可以上书言事”。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材料一 李鸿章论及中国如何摆脱挨打局面时指出:“臣闻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主张。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对民族复兴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 二十九世纪末中国的“宪政”派认为“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后来实施了“官民可以上书言事”。
——引自人教版高中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此次重大事件……为191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结合史实分别指出三则材料各自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什么重大事件,在加速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其有何突出特点?3.简答题- (共1题)
5.
规范应用史学方法,是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的,也是防止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出现武断、附会和诈伪的有效武器。
方法四:比较和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制,完成以下表格。并简述你对于这一比较的认识。
方法四:比较和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制,完成以下表格。并简述你对于这一比较的认识。
项目 | 苏联“斯大林模式” |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 |
经济体制 |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和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 ① |
所有制 结构 | 单一公有制,完全消灭私人经济成分,对个体经济加以限制和排斥。 | ② |
发展战略 | 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方针,大力发展机器制造业和钢铁工业。 | ③ |
4.单选题- (共26题)
6.
读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过程中重要经历表述正确的是


A.在④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
B.在①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
C.三大主力红军从③开始长征到②会师 |
D.中共七大在②胜利召开 |
7.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
8.
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下图中的租界和使馆区分别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唐文宗太和五年(831)有左右巡使上奏说,长安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 坊市界限已经不复存在 |
B |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 | 太平天国运动为近代化创造了前提 |
C |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 | 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
D |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 罗斯福新政解决了农产品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 |
A.A |
B.B |
C.C |
D.D |
10.
下图是“台湾民主国” 的国玺,该政权在台湾仅存在了150天。其时,台湾军民公推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刘永福任大将军,另设议会,年号“永清”,永戴圣清之意。导致这一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的建立 | B.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 |
C.《马关条约》的签订 |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
11.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
序号 | 题目 | 所刊载的期数 |
1 | 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 | 第49期 |
2 |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 第52期 |
3 |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 第57期 |
4 | 排外平议 | 第68期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维新变法运动 | D.辛亥革命 |
12.
1945年著名学者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人们争相庆祝胜利。”该胜利的历史功绩包括
①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②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
③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①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②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
③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14.
下图是一次战役的形势图,下列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


A.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
B.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
D.战略决战中的淮海战役全面展开 |
15.
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6.
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指示
A.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 |
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 |
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
D.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
17.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
18.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进步。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新航路开辟 ②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③“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④香港、澳门回归
①新航路开辟 ②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③“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④香港、澳门回归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
下表是我国1960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
年份 | 国民经济比例(%) |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1960 | 21.8 | 26.1 | 52.1 |
1962 | 33.6 | 30.3 | 36.1 |
A.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
B.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
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效开展 |
20.
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
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 |
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 |
C.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 |
D.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
21.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这是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征的描述。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
A. “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
B.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
C.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
D.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A. “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
B.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
C.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
D.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22.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3.
《南浔丝市行》一诗绘声绘色地描绘了19世纪中期湖州南浔生丝买卖情景:“蚕事乍毕丝市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语聋人耳。纸牌高扬丝市廛(古代房屋),沿门挨户相接连。喧哗鼎沸晨至午,并肩累迹不得前。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以下对诗文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②外国的商业势力侵入中国
③中国的生丝贸易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
①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②外国的商业势力侵入中国
③中国的生丝贸易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④ |
25.
20世纪50年代,中国“红专大学招聘各处可见爱你,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一五”计划重视工业化建设 | B.“双百” 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
C.“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 |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26.
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
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 |
27.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2019年)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8.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材料中所说的历史人物在儒学史上的地位是
A.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础 |
B.使儒学取得官学地位 |
C.更新了儒学的理论体系 |
D.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
29.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该文应该发表于
A.1913年 | B.1915年 |
C.1917年 | D.1920年 |
31.
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一诗中,有“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的词句。令康熙如此感叹的事件
A.驱逐了殖民势力,维护了国家主权 | B.安定了东南边疆,实现了国家统一 |
C.抗击了外敌侵扰,维护了边界安定 | D.平定了地方叛乱,消除了分裂威胁 |
5.选择题- (共7题)
3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越西有独居男子,编木为庐,力耕以食,菽粟盐酪,俱无仰于人。家有群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男子积怨久之。一日酒醉归,是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得暝。男子曰:“此阴类恶物,何暴之甚!”遂持火四焚之。鼠死庐亦毁。次日酒释,怅然无所归。
【注释】①越:古国名。②累累然:络绎不绝的样子。③阴类:指夜间活动的动物。
3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越西有独居男子,编木为庐,力耕以食,菽粟盐酪,俱无仰于人。家有群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男子积怨久之。一日酒醉归,是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得暝。男子曰:“此阴类恶物,何暴之甚!”遂持火四焚之。鼠死庐亦毁。次日酒释,怅然无所归。
【注释】①越:古国名。②累累然:络绎不绝的样子。③阴类:指夜间活动的动物。
36.中国梦之富裕路:某大学XX学院2006届同学聚会上,同学们相互介绍了自己的工作。赵龙说:“我就职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公司效益不错。”孙天说:“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在镇办饲料加工厂当技术员,我拥有不少技术股份。”王海说:“我申请了银行贷款,投资创办了一个生态农业公司,在山区流转了几百亩土地,雇了不少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公司的绿色农产品深受城里人喜爱。”陈新说:“我靠4万元起家经营了一家淘宝店,现在发展势头不错,还享受了政府政策扶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