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0题)
1.
从1553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贸易据点开始到鸦片战争前,将近三百年,“西方势力席卷南亚和东南亚,却始终未能越过中国的南大门一步”。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B.中国海禁闭关政策成效显著 |
C.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
D.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尚不具备征服全世界的能力 |
2.
麻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官营手工业对民营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A.官营手工业对民营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3.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 户数 | 户数比例 |
20以下 | 24 | 17.3% |
20~130 | 103 | 74.1% |
131~300 | 10 | 7.2% |
300以上 | 2 | 1.4% |
小计 | 139 | 100% |
A.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
B.自耕农经济盛行 |
C.均田制破坏严重 |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
4.
唐后期起,古老的骆驼商道有了一条对等的海路。瓷器成为新途径的首选,方便、大宗、价值又高,能提高船东的利润。以下关于唐以来制瓷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清朝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 |
B.唐朝瓷器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
C.明代青花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
D.秘色瓷是我国南方青瓷的珍贵品种 |
5.
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婢、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以及有一定手艺的自由身份的工匠。可见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
A.不计劳动力成本 |
B.效率极其低下 |
C.产品与市场无关 |
D.工艺水平不高 |
7.
中国古代的租佃制不断发展变化,从地租这一角度来看,就经历了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分成租向定额租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
A.佃农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
B.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严重 |
C.租佃关系日趋占据主导地位 |
D.劳动力商品化的进程加快 |
8.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 |
B.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 |
C.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
D.“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 |
9.
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A.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
C.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
D.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10.
1624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11.
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可创立的生产流水线大大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小轿车第一次成为人民大众的交通工具,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迅速上升,在美国汽车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状况客观上
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
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
C.契合了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义的形成 |
12.
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②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③传染疾病的肆虐
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②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③传染疾病的肆虐
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③④ |
13.
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亊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这表明英国
A.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
B.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
C.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 |
D.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 |
14.
“大地主通常把上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
B.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 |
C.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
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
15.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
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
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
D.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
17.
下表反映了1953—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
B.最低点的出现与政策的失误密切相关 |
C.新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明显变化 |
D.最高点的出现体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
18.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
报刊 | 文章 |
《农村工作通讯》 | 《分田单千必须纠正》 |
《湖南日报》 |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
《湖北日报》 |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决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
《大众日报》 | 《不容开历史倒车》 |
A.左倾错误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
B.改革道路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
C.改革从农村开始向城市推进 |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 |
19.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
A.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 | 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 |
C.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 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 |
2.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