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借词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通常这种词都是音译词。历史上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交往交流中,当某种物品或文化现象的名称在交流一方使用的话言中并不存在,借词就产生了。外国语与汉语之间互相借词使用,也由来已久,成为印证历史发展的缩影。
材料一 秦朝到明朝中期,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China(瓷器)、silk(丝)等几个音译借词。明朝中期到辛亥革命,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得到迅猛发展,主要是吸收了闽粤两地的方言发音习惯产生的音译借词,如Moyune(婺源茶)、TSatlee(生丝)Coolie(苦力)等词汇。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有关饮食的有:bokChoy(小白菜)等;2.有关植物、水果的有:Longan(龙眼)、ginseng(人参)等;3.有关商业组织、文化习俗的有:hong(商行)、kowtow(叩头)、KungIteiFatChoy(恭喜发财)等。
)红军(
)苏维竣(
)马克思列宁主义(
)等。50年代,一款苏联女士服装风靡我国,这就是被我国女士称为布拉吉(rmaTbe)的连衣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借词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通常这种词都是音译词。历史上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交往交流中,当某种物品或文化现象的名称在交流一方使用的话言中并不存在,借词就产生了。外国语与汉语之间互相借词使用,也由来已久,成为印证历史发展的缩影。
材料一 秦朝到明朝中期,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China(瓷器)、silk(丝)等几个音译借词。明朝中期到辛亥革命,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得到迅猛发展,主要是吸收了闽粤两地的方言发音习惯产生的音译借词,如Moyune(婺源茶)、TSatlee(生丝)Coolie(苦力)等词汇。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有关饮食的有:bokChoy(小白菜)等;2.有关植物、水果的有:Longan(龙眼)、ginseng(人参)等;3.有关商业组织、文化习俗的有:hong(商行)、kowtow(叩头)、KungIteiFatChoy(恭喜发财)等。
——据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的现象,尤其是1921年至1958年期间。例如:布尔什维克(



——据玛利娅《源于俄语的汉语外来词的分类和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期前后英语借词汉语现象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玄宗即位,“大革奸滥,十去其九”,并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在此基础上,玄宗严格控制官吏的铨选,尤其重视县令的选任。唐玄宗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唐玄宗接受姚崇建议,“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以伪妄还俗者万二千余人”。并下令“自今所在毋得创建佛寺”。禁止民间铸佛像、抄写佛经。唐玄宗开元年间毁掉三辅地区王公权要之家所立水硙,保护水田。开元三年、四年,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连年发生蝗灾,唐玄宗接受了姚崇的建议“遣御史督州县捕而瘗之”,大大减轻了蝗灾。又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河西道、陇右道、河北道、剑南道等地,大兴屯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改革的作用。
材料 唐玄宗即位,“大革奸滥,十去其九”,并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在此基础上,玄宗严格控制官吏的铨选,尤其重视县令的选任。唐玄宗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唐玄宗接受姚崇建议,“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以伪妄还俗者万二千余人”。并下令“自今所在毋得创建佛寺”。禁止民间铸佛像、抄写佛经。唐玄宗开元年间毁掉三辅地区王公权要之家所立水硙,保护水田。开元三年、四年,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连年发生蝗灾,唐玄宗接受了姚崇的建议“遣御史督州县捕而瘗之”,大大减轻了蝗灾。又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河西道、陇右道、河北道、剑南道等地,大兴屯田。
——摘编自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唐玄宗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改革的作用。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要求废约的呼声高涨,美英等国已认识到应该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但认为应放在战争结束后解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强烈要求美英等国立即无条件废约。1942年10月5日,蒋介石明确向美国表示,中国对这次大战同美英一样担负着同等的义务,承担着同样的责任,希望美国先自动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而不必等到战后。在中国的强烈要求和国际舆论的支持下,美英政府于1942年10月10日通知中方,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条约,宣布废除旧约订新约。
——胡德坤:《中国抗日战争与战时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意义。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要求废约的呼声高涨,美英等国已认识到应该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但认为应放在战争结束后解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强烈要求美英等国立即无条件废约。1942年10月5日,蒋介石明确向美国表示,中国对这次大战同美英一样担负着同等的义务,承担着同样的责任,希望美国先自动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而不必等到战后。在中国的强烈要求和国际舆论的支持下,美英政府于1942年10月10日通知中方,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条约,宣布废除旧约订新约。
——胡德坤:《中国抗日战争与战时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意义。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顾维钧对国际公法和国际问题研究深入透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时常说“弱国之代表,外交务必隐忍”。他心思缜密,善于运用国际法理局部妥协,合理变通以争取最大利益。顾维钧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求私利,处事客观公正,不为党派动摇,不惧外力压迫。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时,顾维钧独挑艰巨重任,他语惊四座地雄辩山东问题,令美荚法操纵会议者无不动容。1921年顾维钧促成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使各国列强不得不在形式上尊重中国领土及主权完整,中日代表在会外交涉了山东问题,中国最终收回已失去的权益,国内民心大振。“九一事变”之后,顾维钧数次代表中国向国联申诉,并援引“九国公约”,力争制裁日本。1943年1月11日,他代表中国与英国签订《中英取消治外法权并处理有关问题》协议,揭开治外法权废除的序幕。1944年,顾维钧代表中国参与筹划联合国成立,翌年旧金山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强之一。
(2)根据材科,指出顾维钧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
材料 顾维钧对国际公法和国际问题研究深入透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时常说“弱国之代表,外交务必隐忍”。他心思缜密,善于运用国际法理局部妥协,合理变通以争取最大利益。顾维钧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求私利,处事客观公正,不为党派动摇,不惧外力压迫。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时,顾维钧独挑艰巨重任,他语惊四座地雄辩山东问题,令美荚法操纵会议者无不动容。1921年顾维钧促成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使各国列强不得不在形式上尊重中国领土及主权完整,中日代表在会外交涉了山东问题,中国最终收回已失去的权益,国内民心大振。“九一事变”之后,顾维钧数次代表中国向国联申诉,并援引“九国公约”,力争制裁日本。1943年1月11日,他代表中国与英国签订《中英取消治外法权并处理有关问题》协议,揭开治外法权废除的序幕。1944年,顾维钧代表中国参与筹划联合国成立,翌年旧金山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强之一。
——摘编自贾晶《顾维钧政治人格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的外交思想。(2)根据材科,指出顾维钧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
2.论述题- (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 中国 | 外国 |
1640年 | ***衙门俄国公使入驻北京 |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 |
1866年 | 方举赞创办发昌机器厂 | 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
1898年 | 戊成变法 | 美西战争 |
1905年 | 同盟会成立废除科举制度 | 俄国资产阶级革命 |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从表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中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井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表述准确。)3.单选题- (共10题)
6.
罗马市民法最早的“要式契约”是债务口约,具有以下特点:固定的套语、完全以口头方式进行、提问和回答必须是连续的,“郑重的仪式才能使当事人双方的合意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其法律效力是严厉的、可怕的。罗马法这一特征在当时利于
A.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
B.以法律方式推进民主政治发展 |
C.推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
D.增强市民法的有效性和约束力 |
7.
1871年德意志宪法的第三章《联邦议会》和第五章《帝国议会》,构成德意志帝国的基本权力框架,如下图所示。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德国君主立宪体制趋于完善 |
B.联邦议会议员代表的是邦国利益 |
C.帝国议会行使经济立法大权 |
D.普鲁士在联邦议会中占绝对优势 |
8.
1880年7月14日,法国庆祝第一个国庆日:到处栽种自由树;各种共和雕像在城市、农村出现;共和政府在各地燃放烟花;并在各大城市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国庆日成为一个全民性的大节日。这说明
A.政府通过仪式化塑造共和文化 |
B.法国的共和政体得到了巩固 |
C.广大民众获得参与政治的权利 |
D.民主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 |
9.
“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材料表明,美国
A.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
B.司法权和行政权间的冲突 |
C.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缺陷 |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
10.
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主要法律文件统计表(部分),这些法律文件
时间 | 文件 | 时间 | 文件 |
1928 | 《井冈山土地法》 | 1942 | 《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 |
1929 | 《兴国县土地法》 | 1946 | 《哈尔滨市施政纲领》 |
1931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 1947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1939 | 《惩治汉奸条例》 | 1948 | 《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
A.表明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
B.凸显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
C.可以印证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轨迹 |
D.主导了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
11.
《陕甘宁边区土地所有权证条例》规定,在已完成土地革命的地区推行土地登记,发放所有权证,保证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同时,对逃亡地主的态度变得较为温和,妥善安排他们的生计。这种做法
A.体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B.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
C.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新形势 |
D.扩大了解放战争的群众基础 |
12.
抗日战争中,几乎所有国民党战区都有苏联军事顾问,唯独在中共领导的军队里没有苏联顾问,即使是苏联记者也只有征得蒋介石本人的同意才能进入中共区域。这说明,当时
A.苏联对中共的政策发生了转变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冲击 |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出现了分歧 |
D.蒋介石极力防范中国共产党 |
13.
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开科取士,规定:“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据此判断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
A.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 |
B.表达了对封建正统的反叛 |
C.争取到士人的广泛支持 |
D.向民众普及了天主教教义 |
14.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