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142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两千年中持续保持的强固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

——据张国刚《中国家庭史》

材料二 下图是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

——据《后汉书》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个体家庭大量涌现并成为主要形式的原因。
(2)据材料二,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石勒(274-333年),羯族人,于319年建立后赵政权。在位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吸纳汉族士族成立“君子营。”,规定“不得侮易衣冠华族”,中原的世家大族纷纷出仕后赵;实行租税制,停止以前“收掠野谷”的掠夺方式,重视安抚流人,减轻编户齐民的田租户调,常常遣使“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鼓励生产,“农桑最修者,赐爵五大夫”;于“郡国立学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一人,弟子一百五十人”,供汉族地主子弟入学,成绩优异者,推荐至朝中或地方任职。石勒的这些举措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据邓乐群《北魏统一中原前十六国政权的汉化先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石勒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石勒改革的意义。

2.单选题(共9题)

3.
据统计,唐前期兴修的163项水利工程中,北方五道有项。唐后期兴修的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项,其中江南道占项。这种变化表明唐代
A.南方地区逐渐开发
B.北方经济盛极而衰
C.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4.
从春秋开始,随着铁犁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体现出
A.井田制已经完全瓦解
B.铁农具已经普遍使用
C.自耕农经济逐渐发展
D.个体生产已成为主体
5.
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其中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这一方法
A.表明青铜铸造工艺领先世界
B.是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产物
C.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反映了青铜器是重要的礼器
6.
有史家描述:西汉时“经商为富的,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谋求政治地位
C.农民地位比商人高
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7.
汉武帝时,盐铁大商东郭咸阳、孔仅和洛阳商贾之子桑弘羊等,在盐铁专卖期间逐渐步入官场,东郭咸阳、孔仅被任命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桑弘羊为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这表明当时
A.引入专门人才管理国家的经济部门
B.抑商政策时断时续
C.取消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规定
D.国家垄断经济命脉
8.
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巨大,行业齐全,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说明当时的田庄
A.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C.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D.可能影响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
9.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体现当时崇仁坊成为长安城的
A.政治中心
B.商业中心
C.文化中心
D.娱乐中心
10.
下面是唐代实行的均田制示意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均田制有利于土地兼并
B.农民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
C.保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D.均田制是一种土地私有制
11.
汉字讹变丛生,异体纷呈。而某个朝代书法强调书写的规范.统一,注重规范和法度。这个朝代的书法代表人物是
A.王羲之
B.柳公权
C.苏轼
D.文征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