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平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42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1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四
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市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5月5日,北京市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1919年6月3日,北京市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市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6月23日,徐世昌总统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大事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在国家结构形式上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理解。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与妥协的认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引自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三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
——引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
4.
(历史选修: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24日,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美国,艾奇逊立即指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局势。美国故意歪曲朝鲜国内战争性质,以“紧急援助”***施罗德也呼吁停止战争。伊拉克战争使跨大西洋关系严重受挫,欧美关系面临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危机。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爆发时,西方主要国家对待战争的态度及其原因。
(2)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西方主要国家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5.

   材料一 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然而,鉴于这个大民族和大国的整个需要,并且考虑到私人资本不能做很多事情,因此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

——摘自凯末尔《土耳其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凯末尔认为,尽管考虑到私人企业和活动仍然是我们的基本主张,但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

——摘编自《现代土耳其》

材料二 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钢矿生产。

——摘编自《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新殖民主义》

(土耳其由)1927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仅占0.14%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1939年的0.23%,成为在当时除了苏联和日本以外,工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最快的国家。

——摘自《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对私人企业的认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

2.单选题(共9题)

6.
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由长官和书手站在正中,众人分别站立两旁,诵赞美诗;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太平天国是基督教化的运动
B. 传播基督教是太平天国重要内容
C. 宗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外衣
D. 传教士为太平天国制造舆论声势
7.
下图是1931年10月5日,刊登在上海《申报》(时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头版整版的华成烟公司的“美丽”烟广告,将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上部印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字样,下面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极似一支利箭由东射来;叹号两侧有“外侮日亟”四个美术字,广告的中右部印有“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该广告
A.将企业利益置于民族利益之上
B.体现了实业救国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C.表明日本侵华威胁到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
D.受九一八事变的直接影响而设计
8.
(题文)“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他们肯定没有从革命或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进行思考。实际上,他们几乎没有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全球通史》)下列人物属于“他们”的有
A.圣西门
B.黑格尔
C.马克思
D.列宁
9.
“187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中,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又发生另一变化,这种新形式的突出的特点表现在投资银行家开始成为在经济事业中居支配地位的人物。”材料观点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
A.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B.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C.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10.
下图为宋代《货郎图》,下列作品与其题材类似的是
A.展子虔《游春图》
B.阎立本《步辇图》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王冕《墨梅图》
11.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12.
据《中国教育报》载:“六五”(1981---1985)计划期间,我国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先后派出的留学人员达30500余人。与此相关的热门话题创作的《世界大串联》《出国热潮面面观》《出国出国》等报告文学相继问世。在大小外文书店,《新英汉词典》《新概念英语》《生活日语》等等格外好售。这主要反映出
A.复关谈判推动中国人积极学习外语
B.改革开放使国人日益渴望了解世界
C.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与世界接轨
13.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14.
爱因斯坦在评价某物理学理论成果时说:“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关于“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揭示了空间和时间的可变性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有助于成功地解释光电次效应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3.选择题(共3题)

15.运动员把质量为500g的足球由静止踢出后,足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10m,在最高点的速度为20m/s.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及足球自转,g取10m/s2.则(   )
16.运动员把质量为500g的足球由静止踢出后,足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10m,在最高点的速度为20m/s.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及足球自转,g取10m/s2.则(   )
17.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