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六科联赛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1380

试卷类型:竞赛
试卷考试时间:2019/7/5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民主社会普遍地把多数意志或多数人的同意作为解决冲突、作出决定的基础性共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因为将多数裁决规则奉为圭臬而忽视对多数权力本身进行制度性的补充、制约与完善,从而屡屡犯错。

——摘编自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雅典直接民主制下多数人暴政的成因》

材料二 社会的激变往往起于阶级间的不平衡,阶级间的不平衡来自经济、社会、政治层面的大量不平等……几次革命的高潮都是由城乡贫民发起的……法国大革命的民众主导必然导致其平等至上的价值取向。自由和平等严重失衡,使大革命的民主制……成为多数人暴政的“专制民主制”的典型。

——摘编自安然《论法国大革命的成就、局限及其原因》

材料三 民粹主义将社会分裂为两个同质的对抗性群体——即“纯洁的人民”与“腐败的精英”,其主张可粗略地概括为反精英、反建制和激进民族主又……民粹主义在欧洲的盛行,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在全球的扩张与民族福利国家社会保护之边界的冲突;另一方面反映了深度参与开放的自由市场的精英与被边缘化的底层民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民粹主义……在于主流政党在民主绩效上的糟糕表现——其所代表利益的局限性,以及兑现竞选承诺和解决经济与社会危机的能力愈来愈弱。

——摘编自李凯旋《民粹主义在当代欧洲兴起的根源》

(1)根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雅典“多数人暴政”、近代法国大革命“专制民主制”和当代“民粹主义”出现的原因。
(2)综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民粹主义的危害,指出规避民粹主义的途径。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贸易保护的形式多样,除关税保护外,还有外汇管制、卫生检疫、环保标准和技术标准等。1841年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强调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论证了实行关税保护发展民族工业的必要性。从19世纪中后期起,美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共和党人入主白宫,他们是工商业的政治代言人,要求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廉价劳动力制造的商品进入美国,降低竞争,保障美国工人的就业率和高工资,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此时,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等纷纷颁布关税保护法。1821~1897年美国关税平均税率是:1821~1824年为44.62%,1825~1832年为50.92%,1833~1857年为35.10%,1864~1866年为48.30%,1897年为57.00%。

——摘编自褚浩《19世纪后期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材料二 关税自主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关键。近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遭受损失,入超现象相当严重。民国时期的工商界人士十分重视关税对贸易的保护作用,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是当时中国人的梦想。1917年北洋政府规定进口税则,还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关税特别会议等与列强力争关税自主。南京政府通过多次修约,与列强艰难周旋,最终在形式上和法律上确立了关税自主的地位。

——摘编自罗希红《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特殊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贸易保护与19世纪美国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主要原因。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景帝以前,各级官吏多数按军功爵位高低选拔;亦有部分选自侍卫宮苑和随从皇帝的小官。汉武帝时,原来的选官办法己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下令丞相列候、刺史、守相等各级官吏荐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通过考核,择优录用。尔后,又采用不受资产多少限制,依照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的办法,对那些确有才干而不肯出来做官的人,通过“征召”的方式,由汉武帝亲自召见,确实有真才实学的,即授给官职。同时,还利用上书言事的形式选官。天下官吏百姓都可上书,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建树的,就视其所长,授予职位。史称:“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坚,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董仲舒进言在长安开设太学,挑选“英俊”子弟入学读书,研读儒家经典,得到汉武帝的采納。公元前136年,设《诗经》《尚书》《易经》《礼经》《春秋》五经博士,专门传授经学。公元前124年,又为博士宫置弟子50人,每年考试一次,学业优异的补为郎中、文学、掌故等官。从此,攻读五经成为进入仕途的必由之路,以致在当时的朝廷官吏中“多文学之士”。

——摘编自徐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与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当天晚上9时,丘吉尔在广播中声明,英国将给予苏联以“任何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只要我们能办得到和对苏联有利”。……时,大英帝国危机四状,英伦三岛朝不保夕,对苏援助必然受到限制.因此,英国便设法促成美国对苏更多的援助。美国1942~1943年对苏40万物资援助计划的成行,就是由于英国坚持的结果………德苏开战后,英国即从海上加强了对德国的封锁,组织北非战役,打击法西斯的北非力量。1941年冬,德军猛攻莫斯科,锐不可当,莫斯科岌岌可危。在北非的英军为了配合苏军行动,迅即向利比亚德意军发起“十字军行动”,促使莫斯科的部分德军移师地中海,隆美尔非洲军团又深陷利比亚沙漠之中,从而减轻了苏军压力,使莫斯科绝处逄生、化险为夷。

——摘编自曾维君《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苏关系》

(1)根据材料,概括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对苏联的援助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英国对苏援助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公孙弘在这次对策中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同时,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当时参加对策的儒士共有一百余人,主持征辟的太常在评议对策等第时,“弘第居下”,后来上奏皇帝,武帝把他的等第颠倒过来,“擢弘对为第一”。公元前126年,公孙弘迁御史大夫,后为丞相。汉初常以功臣列侯或其后嗣充任丞相,公孙弘以布衣擢居相位。自他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文人学士无不靡然效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产生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198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表格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种信息,提取至少两条信息并以史实说明(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运用史实恰当,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16题)

7.
在古代雅典,主持审判的庭审官依据成文法律的字面含义向人民陪审团作解释,陪审团则根据这些解释及其理解进行判断投票,庭审官最终根据对投票的统计结果作出判决。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注重对事实和法律的分析
B.司法制度融合了民主制度
C.形成严谨完备的司法程序
D.法律是正义与理性的体现
8.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
A.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
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
9.
据文献记载,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机器制茶业兴起
B.海关关税的降低
C.国内政局的变动
D.国际茶市的扩大
10.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对该宣言发布理解正确的是
A.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态势明显转折
B.推动了内战局势的明朗和北平的解放
C.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
D.促成了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胜利召开
11.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欢腾的葬礼》,据此可知当时
A.人民欢庆“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B.纠正了“大跃进”的“左”倾错误
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2.
西汉桓宽《盐铁论》记载:吴王专山泽之饶,海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这说明了当时
A.亟须遏制地方腐败势力的膨胀
B.专营专卖政策产生负面影响
C.盐铁专卖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D.推行集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13.
下表为南宋绍兴年间舶入及其他岁入状况,分析下表中的南宋政府各项收入的对比,可得知
A.南宋海外贸易较为发达
B.江南成为最发达的地区
C.农业仍为南宋财源基础
D.南宋官营制度走向衰落
14.
下表为德、英、美三国不同时期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1913年的工业指数为100)这表明
A.垄断导致大国经济竞争激烈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美德逐渐取得工业垄断地位
D.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15.
上海开埠后,周边地区棉花种植迅速增多。19世纪80年代后,经由上海港输出的原棉,成为日本关西地区新兴棉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日商大阪纺织会社遂提出在上海建立轧花厂,并于1888年开工,华商紧随其后在新闻、杨树浦设立棉利公司和源记公司。材料说明
A.上海开埠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列强经济侵略催生了民族工业的诞生
C.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相互推动
D.日本经济侵略推动了上海棉花加工业
16.
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近代商会的发展
A.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
B.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C.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17.
19世纪70年代,有关工业和商业的讨论被一并列入“商政”名下,90年代后期,作为商业企业的“商业”和作为工业企业的“实业”区别开来,“工业”一词则保持其手工业的传统含义。这反映了
A.近代工业逐步得到认可
B.抑商观念渐趋淡化
C.西方经济侵略逐渐加强
D.实业救国思潮盛行
18.
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
A.理学维护专制等级制度
B.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
C.政府保障平民教育权利
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
19.
1895年前,“公理”指自然界普遍之理,除来华传教士外,鲜有人用。1895年后,“公理”主要指中西公共之理,频现于上谕和大臣奏折。1900~1915年间,“公理”进一步具体化为进化论和个人权利。此变化主要反映山当时
A.洋务运动停滞不前
B.自然科学实现重大突破
C.社会思潮急遽变迁
D.民众权利意识普遍觉醒
20.
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一战暴露资本主义本质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
21.
下表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学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

据此可推知,当时
A.计经济体制遭否定
B.思想解放助推科教改革
C.科技教育逐渐被重视
D.经济发展急需科教人才
22.
下图(选自新华社照片)为1952年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一生产合作社的妇女识字小组在上课的情形。这部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建国初期农业改造的完成
B.新中国大众教育成绩显著
C.新中国对公民人权的重视
D.新中国义务教育逐渐开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