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136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社会治理和制度建设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
——摘编自陈戊国《中国礼制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反映了商代哪些社会状况?
材料二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誉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已见。
——摘编自袁行需《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条,立法权属于国会,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第二条,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同时又是陆、海、空总司令,执掌最高军事指挥权。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高级官吏;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第三条,合众国的司法权权属于最高法院。最高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如无失职行为,得终身任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体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的许多地方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个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认识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依据这一认识的变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中所体现的精神。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为科学,在于它始终把自已视为一个开放的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并不断根据新的实践经验予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还应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理论,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向前进。

——赵湘江《把社会主义作为科学来看待和研究》

(2)提炼材料二的基本观点,结合20世纪初列宁领导苏俄革命的史实加以论证。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端,也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性质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的重要标志。1922年6月,中共组建有严密领导的工人组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表现出自己是工人阶级的政治代表。从1922年初至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一个高潮时期。通过组织和领导罢工,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工人中开始建立自己的队伍和影响,而且锻炼了自己从事实际斗争的能力,并因此开创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激荡了无数国人精神与生活的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时代。诚如***所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单选题(共20题)

3.
古罗马法中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遵循
A.重视证据的原则
B.公平与程序的原则
C.公开审判的原则
D.理性与自由的原则
4.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B.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C.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D.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5.
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
A.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
B.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
C.责任内阁制度已经确立
D.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
6.
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把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
A.民主政治的缺失
B.军事实力的强大
C.历史传统的延续
D.对外扩张的企图
7.
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议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实现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
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B.力图维护其在华利益
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8.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9.
(题文)近代某次侵华战争期间,中外谈判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在北京长驻公使,开放长江沿岸的新口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游历等。判断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0.
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
A.确立党指挥权的建军原则
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
C.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
11.
下表为1937年8-9月中国第二战区的抗战情形。对表格内容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司令长官陶锡山
下达保卫晋北部要地的命令,沿长城-线部界国共兵力进行抵抗。
八路军15師师长林彪
在平型关率军伏市日军第五师团辎重部队。消灭日军1000余人。
副司令长官卫立煌
指挥组织忻口防御战,国共军队在忻口战役中相互配合。
 
A.反映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B.所涉会战成为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C.期间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D.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成为抗战的主力
12.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了一所特殊学校——日本工农学校。从1940年至1945年,有近500名日军战俘在此接受教育,其中绝大部分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日本人在华的反战组织。这表明
A.中共统一战线策略取得成效
B.侵华日军反战情绪滋长蔓延
C.根据地的教育体系趋于完善
D.正义战争必将获得广泛支持
13.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体现
B.是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真实反映
C.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实践
D.是对国民党最后垂死挣扎有力打击
14.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
15.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
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
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16.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 (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 (意为青色的城)、将迪化 (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 (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C.注重行政区划管理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有必要寻求一条道路,它既能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安全需要,又能使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得以重建,通过这条道路,我们也将逐步获得置身于世界各自由人民之中的平等地位。”阿登纳当时寻求的“道路”应是
A.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B.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推动西欧国家的联合
D.奉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18.
有学者认为,与欧洲的冷战对抗不同,亚洲的冷战给诸如印度、印尼、缅甸等新兴国家相对宽松的空间,他们被殖民的历史构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这些本身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国家汇聚在一起,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上述评论揭示了
A.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影响世界局势
B.冷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的表现
C.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D.美苏两极对峙阻碍新兴国家的独立
19.
“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材料中的“动作戏”说明
A.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
B.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
C.地区冲突已成世界新危机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
20.
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21.
梭伦废除了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议事会作为最高行政机关。这些措施
A.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
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
C.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
D.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
22.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3.选择题(共1题)

23.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氨和硫化氢气体的质量比是{#blank#}1{#/blank#};等质量的氨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是{#blank#}2{#/blank#};等质量的氨和硫化氢气体中所含氢原子个数之比是{#blank#}3{#/blank#};若两者所含氢原子个数相同,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是{#blank#}4{#/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