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届高三补习班暑期学习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359

试卷类型:假期作业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井田制下的公田、私田,都归村社劳动者耕种,公田收获租税交给贵族,私田收货供劳动者维持生活。由于开垦荒地扩大了私田,加上战争等原因,投入公田的劳动量减少,使得公田耕种不善,甚至一片荒芜。于是,贵族统治者逐渐放弃以公田收获作为租税的剥削方法,实行“履亩而税”。就是不在区分公田、私田,丈量全部土地,按照全部耕地数量征税,这样贵族统治者的收入大大增加,所以“履亩而税”的方法先后被各国采用。田赋制度的变化引了一系列相关变化。
——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春秋以前,官僚位在贵族之下,类似于后世的管家和管事,一般不参与国家政务。进入春秋时代,连绵不断的外部战争和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以及土地分配,工商管理,赋税征收等繁杂的经济事务,都需要国家处理,这促使了官僚集团的产生。战国时代,内政和外交事务剧增,官僚队伍迅速壮大,并逐渐形成了稳定而系统的制度。官僚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军功,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族,前两者是主体,后者居于次要地位。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不少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他针对当时一方面国库粮食不充足,另一方面地方出现抛耕、荒耕的现实状况,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时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他说:“流移者给以官庄(官田),匮乏者贷以官牛,陂塘沟洫修以官帑(公款),则民财裕而力垦者多矣。”并下令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

﹣﹣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康熙改革在注重社会平衡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改革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共4题)

3.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自给自足B.土地私有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
4.
如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集市数
集市数
集市数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福建(不含台湾)
459
231.
545
305.
976
511.
广东
323
1270
1959
 
A. 南方集市数量多于北方
B. 经济重心实现完全南移
C. 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
D. 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
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其规模大,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个门,城门定时开闭。这反映了当时
A.市和坊交织在一起的现象
B.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C.加强了对商人的户籍管理
D.长安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6.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