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135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6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17世纪才常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恩格斯的评论

材料二 加尔文提出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但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关心,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
材料三 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政府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采取何种形式?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恩格斯为什么称“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产生,设立3名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10年。
材料二 雅典城附近土地有限。平民辛勤耕作却食不果腹。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向贵族借种子或口粮,为此将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若不能按期还债,必须将收成的5/6交给地主,所有的债务要以人身作抵押。
材料三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
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怎样的政治特点?梭伦采取什么措施来扭转这一局面的?
(2)据材料二梭伦针对雅典平民的生活状况采取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梭伦对原有的国家机构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又有哪些重大的创举?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逐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及材料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之处?
(3)材料三中“王制逐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该是什么?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也。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宋徽宗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
完成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
(2)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关于王安石变法令人失望的原因。

2.单选题(共23题)

5.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6.
《吕氏春秋》记载:“共作则迟,有所隐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隐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变革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7.
史学界认为,就近代化大门的开启来看,中国和埃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
A.都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产生了近代化要求
B.都与西方列强同时了近代化历程
C.经济、政治两方面近代化都同步展开
D.都是在西方侵略的刺激下开始近代化的
8.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9.
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
C.世俗封建主要剥夺天主教的经济特权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10.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趋势
D.顺应了从割据走向统一的需要
11.
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治的权利分配原则,主要是指
A.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B.债务奴隶制度的废除
C.创立“四百人会议”
D.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利机关
12.
梭伦在改革中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遗嘱法”就是其杰作之一,他通过“遗嘱法”
A.保证公民的言论自由
B.制止了贵族的土地兼并
C.保障了平民的政治权利
D.杜绝贵族侵占平民财产
13.
从可操作性的角度看,王安石变法的下列措施,在当时很难真正实行的是
A.募役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
14.
16世纪,英国断绝了与罗马天主教会的联系。发生在英国的这次宗教改革实质上反映了
A.新兴资产阶级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专制王权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C.新兴地主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D.英国社会各界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15.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他是盖世英雄,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均田制
B.汉化政策
C.租调制
D.三长制
16.
阿里改革突出的进步之处在于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本民族的社会经济
C.消除了马木路克势力的威胁D.从根本上改革了政治体制
17.
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严格“恩荫制”主要是
A.使科举制度更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B.通过裁汰冗员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C.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利用特权垄断官位
D.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以提高行政效率
18.
商鞅变法中,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发展小农经济
D.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
19.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对于加速鲜卑族社会封建化进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实行均田制
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C.孝文帝迁都洛阳
D.鲜卑族采用汉族姓氏
20.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所设立的市易务,主要职责是
A.负责市场税收
B.核准市场物价
C.管理对外贸易
D.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
21.
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崛起的最深刻的社会意识因素是
A.在反抗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独立民族意识
B.英法的殖民侵略
C.马木路克的暴政
D.奥斯曼帝国的支持
22.
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关于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
B.改革是加强民族融合的唯一方式
C.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D.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高潮的到来
23.
“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A.因行称义
B.“人非工具”
C.理性至上
D.因信称义
24.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最大不同是
A.是否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
B.是否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C.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
D.是否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25.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其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26.
“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无论从服饰还是风度上,这句诗歌都反映了
A.汉族年轻女子爱好骑射
B.鲜卑族年轻女子爱好骑射
C.汉族女子受鲜卑族文化的影响
D.鲜卑族女子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27.
《剑桥非洲史》第五卷主编费林特曾断言说:“拿破仑对埃及的占领启动了北非现代化运动。”拿破仑在埃及的下列措施中,客观上具有这一作用的是
A.拉拢埃及上层人士
B.建立食品厂等工厂
C.建立后勤服务保障系统
D.迎回逃跑的帕夏

3.选择题(共5题)

28.

读“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完成以下问题。

29.

读“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完成以下问题。

30.

读“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完成以下问题。

31.

—Hurry up! There's a bus coming!

—Why run? There will be_____one in two or three minutes.

3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