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据材料提取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材料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 汉朝 | 唐朝 | 两宋 |
路线 | 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 |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 |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
管理 | 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 |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使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对朝贡使团则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 | 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
货物 | 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碧琉璃、奇石、异物 | 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 | 进出口货物有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
据材料提取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松江府 |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
苏州府 |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
嘉兴府 |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
湖州府 |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
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
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
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
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
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
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2年的奥运会反映了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历史上,美国的篮球队一直支配美国的奥林匹克运动。然而,苏联在那年获得了篮球比赛的金牌,在比赛结束时美国队提出抗议并且拒绝接受银牌。1980年,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以作为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报复。在这次夏季奥运会上,苏联获得了195块奖牌,其中金牌80块。作为对美国抵制的报复,苏联抵制了1984年在洛衫孤举行的夏季奥运会,致使美国运动员获得了174块奖牌,其中金牌83块。共有140个国家派运动员参加了这届奥运会,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少有国家追随苏联进行这种抵制。正如中国的行动所暗示的那样,奥林匹克运动会也能反映冷战时期国家间的裂痕。
——(美)杰里•本特利赫•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苏抵制奥运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苏抵制奥运会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2年的奥运会反映了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历史上,美国的篮球队一直支配美国的奥林匹克运动。然而,苏联在那年获得了篮球比赛的金牌,在比赛结束时美国队提出抗议并且拒绝接受银牌。1980年,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以作为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报复。在这次夏季奥运会上,苏联获得了195块奖牌,其中金牌80块。作为对美国抵制的报复,苏联抵制了1984年在洛衫孤举行的夏季奥运会,致使美国运动员获得了174块奖牌,其中金牌83块。共有140个国家派运动员参加了这届奥运会,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少有国家追随苏联进行这种抵制。正如中国的行动所暗示的那样,奥林匹克运动会也能反映冷战时期国家间的裂痕。
——(美)杰里•本特利赫•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苏抵制奥运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苏抵制奥运会的影响。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吕后)除去了秦时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挟书律”、“三族罪”、“妖言令”等苛刑。公元前191年,吕后诏令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还恢复了刘邦时一度取消的“十五税一”的税制。
刘邦颁布“盗铸令”,严禁私人铸钱,犯者弃市。吕后继续严禁私人铸钱,并规定钱重八铢。后来因为八铢钱不能流通,又改铸五铢钱,与三铢钱并用。与此同时,吕后还“弛商贾之律”,在公元前189年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贞评价吕后所涉及的基本史实及其消极影响。
材料一 (吕后)除去了秦时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挟书律”、“三族罪”、“妖言令”等苛刑。公元前191年,吕后诏令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还恢复了刘邦时一度取消的“十五税一”的税制。
刘邦颁布“盗铸令”,严禁私人铸钱,犯者弃市。吕后继续严禁私人铸钱,并规定钱重八铢。后来因为八铢钱不能流通,又改铸五铢钱,与三铢钱并用。与此同时,吕后还“弛商贾之律”,在公元前189年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摘编自彭卫《应当正确评价吕后》
材料二 高祖犹微,吕氏作妃。及正轩掖,潜用福威。志怀安忍,性挟猜疑。置鸩齐悼,残彘戚姬。孝惠崩殒,其哭不悲。诸吕用事,天下示私。大臣菹醢,支孽芟夷。祸盈斯验,苍狗为蒈。——(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吕后当政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贞评价吕后所涉及的基本史实及其消极影响。
2.单选题- (共7题)
6.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其中“先生盛德”主要指
A.指挥国民革命军北伐 |
B.组织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敌 |
C.开启第二次国共合作 |
D.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7.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规定“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
8.
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
9.
唐代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击鼔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到宋代,废除了以上规定。这表明宋代
A.市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 |
B.放松了对“市”的时空限制 |
C.商业活动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
D.商人遭受歧视的情形开始转变 |
10.
据考证,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成都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白银成为主流货币 |
B.铜钱取代铁钱 |
C.民间发行交子,对铁钱的依赖降低 |
D.经济萧条,对铁钱的需求减少 |
11.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
C.“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